语言规则

或许沃尔夫有关语言本质的理论完全正确,而乔姆斯基认为,“他的正确猜想并没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也没有对英语结构进行正确的合理分析”。

语言规则 - 图1 美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相信语言规则与我们的大脑思考紧密相关。

乔姆斯基为自己有关语言学方面的著作进行辩护。

20世纪,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规则和我们紧密相关,指出语法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深层结构”。这能够解释为何婴儿不用刻意接触大量例句便能很快学会说话,从无到有生成语言,这是通过人类共有的简单概念学会的。乔姆斯基以远见卓识备受赞誉,他的理论与现代理论“头脑如何工作”完全契合。

事实上,乔姆斯基认为的这种“深层结构”与柏拉图的观点非常相似,即所有人,就连美诺的奴隶男孩都知道天堂存在,而且不用记忆。

现代语言学家并不喜欢这种方式,他们更倾向于用生物化学来解释语言如何形成。

语言规则 - 图2 乔姆斯基和柏拉图一样,认为孩子的某些重要知识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习得。

斯蒂芬·平克这样的平民主义者称其为“无意中的滑稽”。平克是当代哲学家,在其著作《语言本能》中更倾向于将自己描述成一位认知科学家,他认为思想与语言本为一体就是传统谬误的典型。

平克引用了沃尔夫的汽油桶的例子。

沃尔夫称,工人将“空”这个词与金属汽油桶形象联系到一起,认为桶里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实际上桶里充满了可燃物。

语言规则 - 图3 平克辩称,眼睛能看见东西是对视觉刺激做出的自觉反应,而不受语言影响。

为重申语言世界的秩序,平克并没有坚持工人的错误在于油桶看起来是空的——这种错误认识是源于经验主义,而不是语言学范畴。

人们不能穿透汽油桶看到里面是空的,这种说法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而沃尔夫的观点完全不同。他指出工人在心里把桶归于“空”的一类,他们采用的是语言学模式的“空”,这使其认为这种容器是没有危害的。

相反,平克在提出关于内心活动的最新理念时,认为:

“眼睛细胞与神经元紧密连接,使神经元对(特定颜色)做出反应。对于生理学家来说,语言能够到达视网膜并重新与神经节细胞连接是荒谬可笑的,不管是多么有影响力的语言。”

平克的解释让意识这样的实体站不住脚了,认知科学家也不认可意识的存在,他们认为大脑不过是一台生物计算机。

“人脑中有三组神经元,一组代表个人,与命题有关(例如,苏格拉底、罗德·斯图尔特或《平克妙语录》),一组代表命题中的逻辑关系(例如,是、不是、可能是),一组代表个人属于人类特质的类型(例如,人、狗、鸡)。”

语言规则 - 图4 哲学家和科学家依旧在为大脑进行思考时产生怎样的身体活动而争论不休。

每个概念都和一个特定神经元连接,处理器将其他神经元联合起来共同工作,以确保这些神经元小组正常运行。平克称,这就是大脑活动的“计算机理论”。

思想理论总是呈现出阶段性反复,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实际上并不是新理论。19世纪语言学奠基人威廉·冯·洪堡曾经提出没有语言就完全没有思想存在的可能。与此相同,语言决定了思想。沃尔夫也时常提及这个观点,并加以辩论。

事实上,沃尔夫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入一些20世纪早期的新物理学理念来提升旧的哲学理论。洪堡的理论此时正在获得新生,“相对论”几乎主导了整个物理学界,爱因斯坦本人还在一个广播节目中谈及洪堡的理论。沃尔夫的一篇论文后来被收集进《论语言、思维和现实》(1956)一书中,他在书中说:

“除欧几里得几何外,还有一些其他几何理论,能够对空间构形给出同样完美的描述和解释。既然如此,我们也能抛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的对立观念,用其他方式对宇宙做出同样有效的描述。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就是这样一种宇宙观,这是用数学术语进行构思的;霍皮人的世界观却截然不同,不以数学为基础,而以语言为基础……”

沃尔夫接着挑战牛顿的世界观——像柏拉图的“形式”一样永恒不变。这不仅让语言学家,也让哲学家感到震惊。

语言规则 - 图5 语言规则 - 图6 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维也纳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