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音乐
孔子为后人留下了智慧的言论,他还弹琴作歌,表达自己的心声。孔子在诗歌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编订了《诗经》。
孔子作为音乐家的形象,是通过后人对他的生活故事的叙述建立起来的。孔子对音乐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他坚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对孔子来说,音乐不仅反映了人的感情,还塑造人的性格。这是因为音乐的本质是和谐的,可以进入人的心灵和灵魂的隐秘角落。
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坚持认为人性本善:人性开始是平和的,被外部世界扰乱,受到诱惑,产生各种欲望。
宋徽宗听琴。当欲望没有被适度控制时,我们就失去了真正的自我,理性被蒙蔽。这样,社会很快就会产生各种罪恶现象:反叛、违抗、狡诈和欺骗,以及普遍的不道德行为。简而言之,这就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两千多年后所说的“混乱”。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被称为儒家“亚圣”的孟子认为,如果人性只是天性,那狗性和牛性就没有什么不同,牛性和人性也没有不同。
孟子解释了人性的道德品质,宣称它本来是好的。他指出,有人看到一个孩子要掉进井里,会去救那个孩子。这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父母的赞赏,也不是为了寻求其他邻居的认可,更不会因为不去救孩子会受到责备。这是出于人类本性的自发反应。
由此可见,同情、悔恨、礼让和是非观念,是人性、正义、礼仪和智慧的开端。孟子坚持认为,这些美德不是从外部吸收的,而是根植于人性。不幸的是,许多人无法发觉它们。
孟子叹息:“有人鸡和狗丢失了,知道去寻找;而本心丢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