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对抗者

在标准教科书中,你会发现,哲学是理性和逻辑长期发展的结果,大学里的职业哲学家都很幸福。

这只是教授笔下的版本,还有另一面,故事名字不同,结局也不同,而且是非学术性的,具有文学特性和哲学色彩。

在前几章中,我们提到了三位伟大的哲学体系创立者——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他们都强调“一劳永逸”,规则不仅要管控人类社会(本身已经是宏伟计划了),还要管理整个宇宙。

体系对抗者 - 图1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雕像

这章我们会讲述另外三位与常规体系对抗的哲学家,他们不太著名,但也颇具影响力。他们是反传统理念的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被视为“害群之马”的德国语言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还有耀眼的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卢梭,他是三人之中最具有雄辩才华的人。卢梭善于打破哲学传统,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一样。对卢梭来说,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是腐朽之根,而非真理之源。他坚持“自我非我”,主张我感故我在,而我思,只能让人想到他人的存在。

对托马斯·霍布斯来说,“自我主义”使人贪婪和恐惧,而卢梭却将之视为每个人心中“灵魂的火花”,并将自由置产生的根源。

体系对抗者 - 图2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在1753年,具有浪漫主义姿态。 体系对抗者 - 图3 托马斯·潘恩是“美国大革命时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让-雅克·卢梭等人有巨大影响。

相反,卢梭推崇的是已经消失的前工业时期的生活,当时人们像动物一样吃大自然的果实,并且没有冲突。他的同乡,受人尊敬的作家伏尔泰就曾经取笑卢梭,称按照他的哲学观点,他需要“四条腿走路”。

然而,卢梭的理论却引起共鸣,为法国和美国大革命风暴做出了贡献。

“社会源于我们的需求,而政府源于我们的罪恶;前者汇集我们的仁爱,从正面提升我们的幸福,而后者约束我们的罪恶,从反面提升我们的幸福;一个推动交流,一个制造差别,前者是保护人,后者是惩罚者。”

——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

卢梭是一位伟大的哲学乐观主义者,而亚瑟·叔本华则是哲学界的悲观主义者。他在《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一书中,甚至这样写道:

“在遭遇不幸和承受痛苦时,最有效的安慰是看到那些比我们更加不幸的人,这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承受不幸和痛苦,我们还会有其他方法吗?我们就像在田野中奔跑的羔羊,在屠夫的眼皮底下玩耍,屠夫心里却在暗自盘算先杀这只,还是先宰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