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事实
维特根斯坦表示,找寻一朵花与想象一朵花是在玩两种不同的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一开始就提出惊人的观点,称世界是“事实”总体。一系列“简单成分”或“客体”,也叫对象,是实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所以它们不可能是合成的。世界的实体只能决定一种形式,不能决定所有物质的特性……换句话说,对象本身是不具有色彩的……对象是不可改变并独立存在的,而它们的构造却不稳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逻辑哲学论》后来成为维特根斯坦的博士学位论文,却没有提供任何参考书目或资料来源。如果不是《逻辑哲学论》醒目地放置了一定数量的论断,我们也不用回溯那么远去看一个并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罗素和莱布尼茨都提出认知本质上就是分析实体组成的过程,并由此确保语言中的“意识的规定”。而这也是《逻辑哲学论》的课题。罗素的论据运用化学隐喻来谈及从“逻辑原子”中创建“分子命题”,而莱布尼茨则描述了“逻辑单子”可能的复杂构成。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认为语言刻画了事实图景,“命题显示了实体的逻辑形式”。罗素反对莱布尼茨式的“系统建立”,强调需要认定语言的“逻辑结构”,找出与“语法”方式不同的令人困惑的方式。
这基本上是“后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课题,“年轻冲动的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认为至少在原则上应该建立一种新的逻辑严密的语言。
原子轨道模型 魏宁格称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即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但男性特质更优越一些。当然,这种新语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引用《逻辑哲学论》的话),“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就保持沉默”。例如,奥托·魏宁格用诗来表达:
“康德独立而居,既不欢笑也不舞蹈;既不喊叫又无狂喜。对他而言,不用发出嘈杂之音,广阔的世界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唯一承认受其影响的人
奥托·魏宁格和维特根斯坦一样是奥地利人,他像维特根斯坦一样在很年轻时就出版了书籍,书名为《性与性格》。魏宁格在23岁时自杀,这本书开始畅销,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前后有29个版本。维特根斯坦在剑桥时非常推崇这本书的英文版。
如果维特根斯坦的同事看了这本书,就能够了解魏宁格的观点,即人类的最高形式是冷静有逻辑的男性超级英雄,而男性同性恋者、感情用事的人和犹太人(这些人的特点从某种程度来说存在“女性化”一面)都是有缺陷的。
魏宁格宣称每个人都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但男性特质更优越一些。如果都是女性特质,人类则会降到动物水平——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提出过这个观点。
他还认为“人类只有在完全具有逻辑性时才能成为自己”。这本书还有名人推崇,包括阿道夫·希特勒,他称魏宁格是自己听说过的“唯一还算不错的犹太人”。
希特勒援引过魏宁格的很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