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
圣经故事《所罗门的判决》——基督教教义遭到哲学家挑战。欧洲中世纪知识的发展大部分归功于阿拉伯作家,尤其是伊斯兰哲学家,像阿威罗伊[1]和迈蒙尼德这样的学者特别重要。
像迈蒙尼德这样的伊斯兰哲学家并非特别有独创性,但他们是连接古代和现代世界的思想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在很长时间里,亚里士多德享有“哲学家”盛名和先知美誉,他有如此地位,归功于阿威罗伊对其著作的强烈推崇。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并非不朽,只有被称为“奴斯”(nous)的智慧才能永恒。
阿威罗伊与寓言
阿威罗伊最有趣的是,认为宗教真理不应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而要当成寓言来理解。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论的问题至今仍能引起很多争议,但他却能够轻松化解:只要认为宗教故事是隐喻性的,而不取其字面含义,就完全可以接受科学解释。
就这样,阿威罗伊破除了灵魂不朽的说法,并将科学置于宗教教义之上,从而给后世留下了人文主义思想。话虽这么说,他却不认为自己创造了新观点,认为自己不过是将古人的想法准确地传达给新世界而已。阿威罗伊还表示,普通人无法理解无中生有这种概念,所以宗教文本才用了很多寓言和隐喻。并非每个人的肉体都伴有一个共生的个体灵魂,这个观点其实也在宗教文字中,藏在隐喻性语言里。
阿威罗伊认为,宗教所讲的神创造世界的故事是隐喻性的,不应该从字面意思上来解读。这个观点给后来的基督教哲学家出了难题。亚里士多德说的智慧是什么意思——可能是性格的意思?不太可能,正如阿威罗伊警告读者说的,这种观点似乎认为智慧不是个人属性,而是超越个人的存在。当然,这种观点削弱了基督教关于个人责任和人类有救赎机会的教义,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阿威罗伊更忠于亚里士多德而不是宗教文本,特别是《古兰经》,他后来因此被指控为异端,许多著作被烧毁。
讽刺的是,相比伊斯兰哲学,他对基督教的影响更大。
基督教修道院不仅是欧洲存储书面文本的宝库,同时也是进行哲学辩论的地方。伊斯兰学者翻译了失传的经典作品,通过这些学者和他们的译文,基督教修道院重新与古代世界建立了联系。
后来,随着贸易发展,贸易中心有了新的活力,也正在这时出现了一批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与教会竞争。
在经济方面,中世纪——也就是“黑暗时代”——绝大多数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生存,贫穷和疾病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大多数人在挣扎求生,研究哲学因而成了神父和僧侣的事情。这些人向世人承诺,如果生活很艰苦,就可以用美德(遵循教会禁令,并向教会捐赠)来确保自己获得幸福——永恒的身后幸福。
教会同时还具有慈善机构的重要作用,它的力量进一步增长。绝望和贫穷的人很容易被煽动成为暴徒,只要布道一两次就可以让他们去疯狂地执行任务,例如,残忍地杀害亚历山大城杰出的女数学家、哲学家希帕提娅。至于教皇,他在中世纪“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在其他地方没有重要影响力。
阿威罗伊被指控为异端,著作被烧毁。柏拉图敦促精英们不要满足于生活在尘世,而要超越尘世,走进思想世界,特别是真、爱与美的世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采用了这个来自希腊的想法,把永恒的世界说成死后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被认为至关重要。
在此之前的一千年里,伊斯兰教比基督教显得更加文明和人道。基督徒经常屠杀犹太人,这些犹太人被当成各种社会弊端的替罪羊,而伊斯兰国家则给予犹太人相当的尊重和自主权。即使在今天,伊朗这个伊斯兰国家还拥有以色列境外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区。
基督徒之间也相当凶残。不同派别之
亚历山大城哲学家希帕提娅之死。 巴黎圣母院——现代大学是以修道院和大教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古老与现代
宗教中心在现代成为学习场所。
“生命是为了获得上天堂的奖励而做出的牺牲”,这种在历史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宗教教义(被马克思谴责为“群众的鸦片”,阻止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教诲中发展出来的。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在空间和时间中存在的感官世界(意思是可以感觉到的物理世界)只是一种错觉。
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教显得比基督教更“文明”。间一直争论基督教的本质。其中有个诺斯替派(或称灵智派)拒绝承认上帝的儿子曾是个哭哭啼啼的婴儿,更不可能被处决,他们坚称耶稣只是一个代表上帝说话的先知。这一观点影响了穆罕默德,并成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教义之一。
史诗般的耶路撒冷争夺战——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军队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战斗。淘汰斯多葛主义,迎接希望!
克利西波斯(约前279—前206)是一位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典型的斯多葛主义,令人沮丧的人生观。
他认为,一切运动皆有原因:“现在的结果都是之前的原因造成的。既然这样,那么一切都是由命运引起的。因此,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
宿命论,也叫注定论,是中世纪哲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对乐观一点的基督教说法是,如果你按照美德的标准生活,或者至少在死前皈依基督教,就可以“改变命运”。
两者需要面对实际的和哲学层面的争论。
希腊斯多葛派哲学家,来自索利的克利西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