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60 年代同印尼、马来亚、英国、美国的关系

进入 60 年代后,澳大利亚对外关系又进一步扩大了。过去澳大利亚人一

般对外国事情漠不关心,顶多注意英国和美国的大事。在 60 年代第一件引起澳大利亚注目的事是所谓西伊里安问题。后来又注意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关系和越南战争等问题。

西伊里安,亦称荷属新几内亚,印尼称之为西伊里安。当地居民属美拉尼亚种族,和澳属新几内亚居民美拉尼西亚人同种,有较近的血缘关系,但在人种上、文化上和历史上同印尼人,荷兰人与澳大利亚人无任何共同之处。1949 年印尼宣布独立,荷兰人把印尼诸岛主权交出,但仍控制着西伊里安。印尼人一直把这个巨大的岛视为自己的领土,为此,印尼与荷兰进行了长期斗争,直到 1960 年初,这一问题尚未解决。1960 年 3 月,印尼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在人民的支持下掀起了一个收复西伊里安的强大运动,印尼与荷兰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自从印厄共和国建立以来,澳大利亚同印尼关系一直友好相处,双方都有使这种关系长期保持下去的愿望。澳大利亚政府从反共的立场来观察印尼的收复西伊里安运动,认为这个运动得到苏联和印尼共产党的支持,因此表面上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暗中支持荷兰,不希望西伊里安落入印尼手中。

孟席斯的如意算盘是,如果使荷兰控制西伊里安不成功,则设法使西伊里安自治,或由联合国托管。1961 年 4 月,他向来访的苏加诺特使虚伪地表示不希望印尼与荷兰诉诸武力,双方达成的任何协议,澳大利亚政府都将予以尊重。同年末,在联大辩论西伊里安问题时,澳大利亚代表反复地说明澳政府的上述立场,希望允许西伊里安人自治。

但是,苏加诺采取了“总体对抗”战略。1962 年,荷兰在印尼强大压力下屈服。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发生了变化,它认为同苏加诺的对抗会导致增强印尼共产党的力量以及增强苏联和中国在印尼的影响。荷兰态度的软化,美国立场的变化,澳大利亚的立场也只好变化,从此澳大利亚同印尼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1965 年元旦,印尼为抵制澳大利亚提出的西伊里安自治或联合国托管便正式宣布退出联合国。几个月后,苏加诺宣称印尼已不是联合国成员国,故不会按照联合国要求使西伊里安自治,更不用说托管了。

1961 年 5 月,马来亚总理顿库·阿布都尔·拉赫曼提出建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建议,马来西亚联邦包括英国在这个区域的所有前殖民地:马来亚,新加坡、英属北婆罗洲,沙捞越和文莱。北婆罗洲(沙巴)与沙捞越都和印尼有陆地边界线,且印尼拥有婆罗洲的最大部分。这里最先进的居民是马来亚

① 孟席斯的名字叫“罗伯特”(Robert)。

人,讲马来亚语,和印尼部分领土上的居民是同种族、同语言。住在两边山区和丛林地区的居民也都是同种族的居民,或同是迪亚克族人或同是其他种族的人。

1962 年 9 月,新加坡和北婆罗洲决定加入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这样, 一个强大的国家会立即出现在印尼面前,于它不利。印尼总统苏加诺像对抗荷兰人那样也掀起了“对抗运动”,甚至进行颠复活动和游击战争。对此, 澳大利亚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孟席斯政府认为保护马来西亚联邦免遭印尼破坏是澳大利亚的利益所在。因此,澳外交部长加菲尔德·巴维克及其他外交部高级官员在 1963 年上半年为召开有关国家外长会议进行奔波,有关国家外长会议如期在马尼拉举行,会上就如何解决因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而引起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协议。

7 月 9 日,以马来亚为首的各殖民地代表齐集于伦敦商讨建立马来西亚

联邦问题,亦达成协议,并决定于同年 8 月 31 日举行开国大典。苏加诺闻后立即撕毁协议重新采取对抗。联合国当即派出调查团去沙捞越和沙巴进行调查,调查报告着重指出当地绝大多数居民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9 月 17 日雅加达发生了袭击英国驻印尼大使馆事件,而印尼警察置之不理。澳大利亚公众对袭击大使馆事件舆论大哗,要求政府表明立场。9 月 25 日,澳政府总理孟席斯向众议院表示澳大利亚站在马来西亚、联合王国、新西兰一边是非常清楚的,任何外部的武装侵犯和颠复马来西亚的活动,都会遭到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和马来西亚部队的反抗。前文提到当时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驻有武装部队。

然而,孟席斯的这些豪言壮语却未伴之以行动。10 月和 11 月,印尼部队同英军和马来西亚部队在北婆罗洲丛林地区一直进行小规模战斗,但澳军虽经伦敦多次暗示仍按兵不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963 年澳大利亚大选后。澳联合政府表示它将通过幕后外交活动来帮助马来西亚。

苏加诺继续以“对抗运动”来反对马来西亚联邦。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政府于 1964 年 4 月正式要求澳大利业提供更多的援助。澳政府才勉强派出海军舰只到沙捞越和沙巴沿海巡逻,此外派出空军和一些直升飞机去支援英军和马军,为澳军规定的任务是修筑道路和运输给养,只有在遭到印尼军队攻击时才允许自卫反击。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仍同印尼政府保持外交接触。澳马关系开始紧张。工党领袖惠特拉姆提出应该同马来西亚以正式条约来取代非正式的协议,彼此取得谅解,改善两国关系。

澳外长巴维克在马尼拉召开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会议上公开地讲,印尼对澳大利亚驻马来西亚部队的进攻,根据“东南亚集体防卫条约”,美军会自动参加战斗以支持澳军。几天后,美国发言人拒绝了澳外长的这种观点,因而使澳大利亚政府万分难堪。不久,巴维克辞去外长职务,就任联邦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从表面上看,他是晋升,实际上是明升暗降,是对他的过失的一种惩罚。接替外长职务的是国防部长哈斯拉克。一般认为他是一位精明而求实的政治家,不像他的前任那样多的理想主义。哈斯拉克担任外交部长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应美国的请求对南越给予更多的支持。参议员帕特里奇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1965 年上半年,印尼在沿着北婆罗洲边界上的士兵日益增多,印尼游击队对马来西亚在这里的部队的攻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再次要求军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把派驻马来西亚的士兵调到婆罗洲前线服役,配合英军作战。

1968 年苏哈托出任印尼总统。此后澳大利亚同印尼关系逐步好转,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联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从澳政府角度而言,印尼政权的转变是一件好事,印尼和马来西亚开始“和平”谈判,1968 年 8 月,印尼正式宣布放弃“对抗”政策。同时,澳外长哈斯拉克访问了雅加达,印尼外长马立克也应邀访问了雅加达,双方取得谅解。此后,澳大利亚把注意力完全转到越南战争上去了。

自从参加二战抗日战争以来,澳大利亚同英国关系日渐疏远,原来的亲密关系已逐步为美国所代替。到 60 年代初,澳大利亚政治家所关心的不是同英国的关系,而是同亚洲邻国和美国的关系了。加之,1961 年末,英国开始讨论加入欧洲共同体,即欧洲共同市场,并退出印度洋。在澳大利亚看来, 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就意味着英国已不再是澳大利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了, 尤其再也不是羊毛和小麦的主要买主了。因此,澳大利亚大部分人害怕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甚至认为英国会废除对澳大利亚货物的优惠关税协定。

乡村党领袖、贸易部长约翰·麦克伊文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十分热心。1962 年 3—4 月,他在访问北美、英国和欧洲大陆时,一再宣传澳大利亚的观点,希望找到一种在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两个月后, 孟席斯总理亦接踵而至欧美访问。澳大利亚虽尽了自己的努力,但英国仍然在 1963 年加入了共同市场。澳英关系因此而进一步疏远。

在和英国关系疏远的同时,同美国的关系却日益密切,主要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紧紧跟随美国进行不义的越南战争;二是允许美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核基地。关于澳大利亚参加越战问题将在下文专题叙述,这里重点阐述核基地问题。

1962 年 5 月 17 日,孟席斯总理小心翼翼地宣布美国向澳大利亚提出要求在澳大利亚的西北角建立“无线电通讯中心”。此后,虽然工党议员多次提出质问,但他就这一问题再也没有说什么。1963 年 5 月 9 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同美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无线电通讯中心”的条约。这在国会引起极大的争论。美国建立的这个“通讯中心”事实上是一个核基地,是它的世界核威慑体系中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保持同载有北极星核弹头的潜艇的联系,以便指挥从核潜艇上发射洲际导弹。同时,条约规定,关于这个通讯站,澳大利亚只能同美国进行协商,但不能控制它。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舆论哗然。执政党及其支持者认为同意美国建立核基地,可使美国承担对澳大利亚国防的责任,因而有利于巩固和增强澳大利亚国防。然而大多数澳国人谴责这一做法,认为这会使澳大利亚成为大国在未来大战中核导弹攻击的目标,澳国利益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工党对建立核基地问题的立场十分微妙。1955 年它提出禁止核武器,并建议把南半球建成无核武器区域。在孟席斯政府同意美国在澳建立核基地以后,工党虽曾一度持不赞成立场,但不久便改变主张,对建立核基地持欢迎态度,并坚持政府要同美国谈判,重新制定协定,以便使澳大利亚对“通讯中心”有控制权。虽然工党仍主张使南半球成为无核武器区域,然而这种主张显然是没有什么价值和任何意义了。

后来,澳大利亚又允许美国在阿利斯——斯普林斯附近频克利克地区建立了另一个针对苏联和中国的间谍卫星指挥站,再次引起澳国人的不安。

澳美关系的发展还表现在 1966 年 10 月美国总统访问澳大利亚。10 月 20

—24 日,应澳大利亚新总理赫尔特的邀请,约翰逊总统对澳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第一个任职期间访问澳大利亚的美国总统。这次访问,美澳双方都十分重视。约翰逊一行大约有 400 各随员,其中包括大批美国记者、摄影师、警卫人员和秘密警察。澳总理赫尔特对美国总统访问欣喜若狂,陪同来访者到处参观留影,不亦乐乎。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卡尔韦尔指责说,整个活动都是政治宣传的噱头,目的是为了配合 11 月 26 日的大选。广大反对越南战争的群众借机游行示威,以示抗议约翰逊来访,示威的群众多次迫使他乘坐的车停下来。新南威尔士政府总理(自由党人)因大声叫喊要其司机“从这些坏家伙身上压过去”而臭名昭著。接待美国总统访问的所作所为再一次暴露了保守党政府对美国的屈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