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8—1933 年土著黑人人口减少状况
年代 |
人数 |
---|---|
1788 |
314000 |
1861 |
179400 |
1871 |
155 300 |
1881 |
131 400 |
1891 |
110 800 |
1901 |
93 500 |
1911 |
79 100 |
1921 |
68 000 |
1933 |
66 000 |
资料来源:J.C.R.Camm and John Mcguilton,Australians,A Historical Atlas,Broadway,1987,P.141。
就是说土著黑人在一百四十六年中人口减少了 24.8 万人,即减少了79%,其中塔斯马尼亚人全部被虐杀殆尽。澳洲大陆上的黑人在一些地区也几乎绝迹,如过去黑人人口最稠密的东南沿海地区,诸如南澳大利亚南部地区、整个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原有的土著居民或被屠杀掉,或被虐待而死,或无法生存而向内陆荒漠地区迁徙。据 1941 年对纯血统的土著的统计,在新南威尔士 594 人,在维多利亚仅有 29 人,大部分黑人住在西澳大利亚、昆士兰和澳北区。
在西澳大利亚的的土著黑人,大部分住在沙漠地区,这里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死心脏”。还有一部分住在金伯利高原北部的炎热地区。在昆士兰和澳北区的土著黑人被挤到白人不敢去的荒漠和赤热地区。
在其他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的还有意大利人、希腊人和德国人。意大利人是 19 世纪 50—60 年代由“淘金热”吸引而来。在 1891 年以后,又有许多意大利移民到来,来后,大部分人在昆士兰北部沿海地区从事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西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后,不少意大利移民又去那里从事采金业和经营农场,主要是在佩思郊区经营农业。
在 1921 年以前,意大利移民人数一直不多,是年人口为 8135 人,到 1933
年猛增至 26756 人,成为白种人少数民族中较多的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澳大利亚极度缺乏劳动力,加之意大利本国经济崩溃,大批意大利人移入澳大利亚,其在澳人数直线上升,1954 年达到 119897 人,1971 年高达289476 人,遂成为澳大利亚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一般说来,二战前, 意大利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北意大利;二战后大部分来自南意大利。
意大利侨民多生活在农业地区,一部分人住在大城市,如墨尔本、悉尼和阿得雷德。他们主要从事采金业、甘蔗业、加工业、采矿业。他们来澳是带家属来的,因此千方百计取得澳大利亚国籍。那时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移民歧视政策,对意大利人要求加入国籍,往往多方刁难。
希腊人在人数上是仅次于意大利人的少数民族。他们最初大批移民来澳大利亚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20 世纪前十年,美国曾推行限制移民入境政策,希腊人移民来澳人数大增,1933 年已达 8337 人。二战后,移民人数亦迅速增多,1947 年为 12291 人,1961 年达 77333 人,1971 年增至 160200 人, 一跃而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少数民族。
希腊移民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昆士兰、维多利亚,亦有少数人生活在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业和北澳。在 1971 年,住在维多利亚州的希腊人占在澳希腊人总人口的 48%,而墨尔本市是集中希腊移民最多的城市。他们主要从事加工业、商业、饮食业、服务行业,还有不少的希腊人担任公职和充任律师。
德国移民及其后裔也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1954 年,其人口已达 65422 人,1961 年超过 10 万人大关,为 109315 人,1981 年达 110758 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南部和昆士兰南部, 多从事农业,也有部分人经营制糖业、加工业和采矿业。
在欧洲移民中突出的还有犹太人和南斯拉夫人。犹太男人同非犹太女人结婚者颇多,他们主要住在悉尼和墨尔本这两大城市内经营商业。
在澳大利亚少数民族中,亚洲移民及其后裔有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马来亚人、印尼人、阿富汗人。中国人在 19 世纪 50 年代最多时达 5 万余人,
但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华人在澳人数日趋减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澳殖民当局采取排斥华人政策;二是来澳华人多是单身,积蓄了一些钱后往往返回祖国。关于人口减少情况,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