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西南太平洋战场的大反攻
如何打败日军和收复失地在盟军中有争议,为此于 1943 年 5 月在华盛顿召开了决策会议,会上作出了打败日军的“双叉攻击”的战略决议。所谓“双叉攻击”战略决议,是指向日军反攻的两条路线:中太平洋进军路线和西南太平洋进军路线。采取这样的战略反攻方针会分散敌军兵力,使之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两条路线的最后会合点为菲律宾,然后由菲律宾向日本本土大举进攻。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美澳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准备。负责西南太平洋进攻路线的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哈尔西和布莱梅,亦即由美澳两国军队负责;负责中太平洋战略进军路线的是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即主要由美国海军负责。
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都设在位于新不列颠北端的腊包尔,因此日军在这里的力量还十分强大,陆军有第 17 集团军(驻
所罗门群岛)和第 18 集团军;空军有第 6 空军师和第 7 空军师;海军包括第
8 舰队和第 11 空军大队。而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武力是这样的:属麦克阿瑟
指挥的有 4 个师和约 750 架飞机;属布莱梅指挥的有 3 个师和约 250 架飞机;
属哈尔西指挥的有 7 个师和 1800 架飞机。
1943 年 6 月 30 日,澳美盟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开始了大反攻。兵分三路:克鲁格将军率美国陆军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登陆;由赫林将军率领澳大利亚陆军在新几内亚的萨拉毛阿附近登陆;哈尔西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军在新乔治亚群岛登陆。到 1943 年底,盟军相继占领了新乔治亚群岛,新几内亚的萨拉毛阿、莱城、马丹等地以及其他一些岛屿。与此同时,太平洋中路的反攻也开始了。
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大反攻和节节胜利,使日本帝国大本营慌忙地修改
① PX 仓库,系美军贩卖生活用品商店的仓库。
了自己的战略方针,于 1943 年 9 月中旬制定出“新作战政策”,提出“国家绝对防卫圈”。所谓“国家绝对防卫圈”,是指从缅甸开始经马来半岛、向东南延伸到新几内亚西部,再延伸到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其中还包括印尼。根据这一新的作战方针,日军把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都列为不必要的地区。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日军采取了遏制盟军的战术。为了达到粉碎日军新战略,盟军便增强了进攻的实力,空军已拥有近 3000 架飞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达 20 个师。
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紧接着又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诸如布干维尔岛战役(1943 年 11—12 月)、俾斯麦群岛战役、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役和阿德米雷耳提岛战役,到 1944 年 5 月,西南太平洋的进攻,基本上实现了战略目标。
中太平洋发动的进攻,在尼米兹率领下到 1944 年 10 月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后也实现了战略目标。
下一个战略目标,对美澳联军来说就是占领包括鸟头半岛在内的整个新几内亚和菲律宾,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后就是向日本本土进军了,彻底打垮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澳军有 7 个师参于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战争。盟军从
1944 年 4 月开始进攻,到 1945 年 3 月攻克马尼拉,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日军在西南太平洋的这一年中又遭到进一步的消耗,日本法西斯失败的命运指日可待了。
到 1945 年 3—4 月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苏联不仅解放了本国国土,并把战争推进到东欧,并向柏林进军。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意大利早在 1943
年 9 月向盟国投降,10 月便对德宣战。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宣布投降,一个战争策源地灭亡了。
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必然加速另一个战争策源地——法西斯日本的灭亡。1945 年 6 月,美军占领冲绳岛,从而开始了向日本本土的大进军。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权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
月 14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 月 15 日新上台的奇夫利总理宣布抗日战争完全胜利。9 月 2 日,停泊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甲板上举行了签字仪式。布莱梅将军代表澳大利亚在日本投降书上签了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结束了。一周后,在马六甲摩洛太岛上举行了日军投降仪式,布莱梅将军接受了日军第二集团军中将司令官德西马(Teshima)的投降书,并签了字,从而也正式结束了澳大利亚的抗日战争。
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澳大利亚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澳军参加了“不列颠之战”,北非的战争以及近东和希腊战争。1942 年虽然大部分澳军调回同日军作战,但仍然有数千名士兵留在西方战场上进行战斗。以澳大利亚空军言,在对德意战争中战死和被俘达 5116 人,而在同日本作战中澳空军死伤仅为 1331 人。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澳军阵亡与死于俘虏营中者共计17266 人,被俘达 2.2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