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军大举南攻和澳美结盟
在日本偷袭舰队驶向夏威夷群岛时,日本其他海军部队进入西南太平
洋,几乎与偷袭珍珠港同时,日军分别在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登陆。新加坡是日军进攻的大目标。12 月 7 日,日本第 15 军在马来亚北部哥打巴鲁登陆,然后长驱直入,英军节节败退,几乎后退了六个星期,最后渡过柔佛海峡,退到新加坡基地企图固守。12 月 10 日,即登陆后第三天,英国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在马来亚以东海域被日军飞机炸沉。这不仅给英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对澳大利亚亦造成严重损失,因为两舰是保卫马来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堡垒。堡垒的被摧毁使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完全暴露在日军进攻矛头前面。澳大利亚人开始怀疑新加坡是否是“不可攻破的基地”,英国能否保护住澳大利亚的安全。与此同时日军向西南太平洋地区迅猛推进,澳大利亚人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问题。柯亭政府迅速做出两项重大措施。
第一项是制定出联合美国抗日的方针。柯亭在 1941 年 12 月 29 日新年咨文中明确地向全国宣布了这一政策,他说:“我毫无保留地明白地指出,澳大利亚期待着美国,这对我们与联合王国的传统血肉关系无丝毫的损坏”。又说“澳大利亚可能垮台,但英国仍然能够支持下去。所以我们决心不让澳大利亚垮掉,我们得尽一切努力来拟定一个以美国为基石的计划,使我国有信心坚持下去,直至战争的形势转向对敌人不利的时刻。”
这个新年咨文和在咨文中确定的新方针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与赞扬。普遍地认为英国自顾不暇,无力保卫澳大利亚了,已在日军进攻下没有任何力量自卫,相反,美国是新兴的大国,是太平洋战争唯一能抗击日寇的力量。但是一些保守的澳大利亚人,如孟席斯、休斯和斯宾德等人坚决反对“以美国为基石”的政策,认为这是工党政府的“大错误”,说柯亭的新年咨文是“危险的”,等等。
美国非常欢迎澳大利亚的联合方针。美国人十分清楚,只有打败日本才能保证它在西南太平洋的利益。日军不仅在珍珠港严重地危害了美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在西南太平洋也危害着美国的根本利益。
1941 年 12 月 8 日,在菲律宾群岛的美国统帅部得知珍珠港惨状,立即
作好—切战争准备。但是在强大的日军强攻下也是节节败退。从 12 月 10 日到第二年(1942 年)4 月 9 日,美军丢失了整个菲律宾群岛和损失了 3 万人, 此外菲律宾军队约 11 万人也瓦解了。剩下为数不多的美军在总司令麦克阿瑟率领下退到了澳大利亚。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失败,就把澳大利亚和美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因此珍珠港惨败后,美国也迫切地需要澳大利亚。
白宫主人罗斯福接受了柯亭的建议,命令美驻菲律宾部队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就美澳结成抗日军事同盟的问题与澳大利亚进行谈判。根据总统的指令麦克阿瑟将军于 1942 年 3 月由菲律宾飞抵澳国。经过谈判,双方决定建立美澳联合司令部,该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4 月司令部在墨尔本正式建立。麦克阿瑟将军为最高司令,澳大利亚将军托马斯·布莱梅为副司令,负责指挥全部陆军。另外两名美国将军分别指挥空军和海军。澳大利亚人十分高兴地欢迎第一批美军的到来,不久大批美国的海陆空三军陆续到来。这样,美国在西南太平洋虽然丢掉了一个菲律宾基地,但又很快找到了一块更大的基地。澳美军事联盟建立了起来,从而美国在澳大利亚取代了英国,大英帝国急剧地衰落了。
柯亭第二项措施迅速从中东调回大部分澳军。1942 年初,能保卫澳大利亚的军队几乎全是民兵,约 20 万人,其中受过军事训练的约有 5 万人,但无
作战经验,其余大部分几乎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澳大利亚正规部队大部分在中东,即第 6 师、第 7 师和第 9 师;第 8 师在新加坡。因此要保卫澳大利亚和抗击日军,只有迅速调回上述军队一途。
1942 年 2 月 15 日,澳大利亚总参谋长斯图迪将军曾向战时内阁提出这样的建议,即尽快把在中东的澳军调回。柯亭政府赞赏这一建议,并把内阁的决定电告丘吉尔。然而,英国首相认为澳军第七师应调缅甸,因为日军派重兵进攻缅甸,而且那里守军十分薄弱。按传统,澳大利亚应服从,况且统一党和乡村党的领袖法登、休斯、孟席斯、斯宾德和麦克伊文他们都是军事顾问委员会的委员。澳政府驻伦敦的高级专员佩季按着柯亭政府指示精神, 拒绝服从丘吉尔的要求,但丘吉尔仍坚持己见,甚至罗斯福总统也对澳政府施加压力。工党政府一再要求,丘吉尔只好退让,令英国海军护航送澳军回国抗战。这两次措施极大增强了澳大利亚军民和政府的安全和进行抗日战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