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争初期亚非战场上的澳军

正当澳大利亚国内党派斗争激烈和进行大选时,国际形势进一步恶化。1940 年 9 月 30 日,德日意签订为期十年的经济和军事条约。与此同时,向北非进攻的意军到达埃及沿海重镇西迪巴腊尼。澳海军配合英海军与意海军在地中海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澳军舰“悉尼号”击沉意军舰“巴特罗米欧·考利奥尼号”。澳陆军和英军一起在尼维尔将军指挥下对进犯意军发起猛攻, 把意军赶出了埃及和昔兰尼加。澳军乘胜追击,到 1941 年 2 月占领了班加西。在这次战役中,意军损失惨重,10 个意大利师和 1/6 的空军被消灭,俘意军达 12.5 万人。希特勒为了挽救在北非惨败的意军,立即派隆美尔将军率德军进攻北非。英澳军队顽强抗击处于极大优势的德军。

1941 年 4 月,德军进攻希腊,目的是阻止英军楔入巴尔干半岛,以免妨碍它进攻苏联。澳军担任阻击任务,由于英军指挥部错误估计希腊战局形势, 虽经顽强阻击,但终未能阻止德军占领希腊。德军在希腊得手后便向克利特岛进攻。当时岛上驻有英军、澳军、新西兰军和希腊军,仅英军就有 28600

人。德军采用空降伞兵袭占该岛,5 月 20 日上午 8 时,德军向克里特岛一次

空降 3000 名伞兵,接着陆续空降,岛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英澳军伤亡很大,

被迫于 28 日开始撤退,到 31 日撤退结束,仅撤出 1.6 万人,其中包括希腊

军 2000 人,其余或战死,或被俘。此次战役,英澳希军均损失惨重,仅英海

军死 2000 人,损失各种舰只 22 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澳军死伤亦十分惨

重,不少士兵活活淹死在大海中。德军死伤虽只有 8000 人,但系精锐的伞兵师,故希特勒对此次战役十分不快。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和日军大举南下更加加重了国际局势的恶化,而国际局势的恶化则加剧了澳大利亚国内党派的斗争, 尤其加剧了联合政府内部反对总理孟席斯的斗争。一些人批评他无能力领导政府,不少的人以他的绰号“生铁鲍勃”为口实说他象张伯伦在英国一样不适合领导一个民族进行反对法西斯的战争。他的同党和同僚都说他长期追随张伯伦大搞绥靖政策,不宜再居党魁高位。甚至一位年轻的议员比尔·麦克考尔在统一党内外进行反对孟席斯的活动。在压力下,孟席斯呼吁各党组成联合战时内阁,并且表示愿当一名部长。但这亦未能减弱反对的势头。1941

年 8 月,孟席斯被迫辞职。8 月 29 日乡村党领袖法登出任总理。在新内阁中, 孟席斯任国防合作部长。

1941 年 10 月 1 日,新政府向国会提出预算案。这项法案规定强制性贷款和对低收入者征收所得税。这项提案不仅遭到工党激烈反对,而且也遭到一向支持政府的无党派议员科尔斯和威尔逊的反对,因而法登政府在国会失去多数,只好辞职。这样,法登政府只存在 40 天便倒台了。于是工党接管了政府,10 月 7 日工党政府宣誓就职,柯亭出任政府总理。约翰·约瑟夫·柯亭,1885 年生于维多利亚克雷斯维克,出身于警官家庭,12 岁失学,曾在印刷厂和其他工厂工作。1906 年参加维多利亚社会主义联盟。从 1911—1915 年任维多利亚林业工会书记,后在一战时任反征兵同盟书记,因此曾被逮捕入狱,但很快被释放。1917 年 2 月去西澳大利亚首府佩思,任《西澳大利亚工人报》编辑。1927—1928 年任联邦皇家儿童基金委员会委员。1928 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35 年继斯卡林为工党领袖。

柯亭的主要助手是赫伯特·沃尔·伊瓦特,任总检察长兼外交部长,内阁主要成员还有福特,任副总理兼陆军部长,比斯莱任供给与发展部长,马金任军需部长,奇夫利任财政部长,德雷克福德任空军与民航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