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战初期的战争措施
1939 年 9 月 1 日凌晨,德国侵略者出动了 150 多万军队,2500 辆坦克和
2000 架战斗机,从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侵入了波兰。波兰是追随英法大搞反苏的绥靖政策的国家。按道理来说,英法立即在德国西部用重兵进攻德国, 开辟新战场,以缓和对波兰的军事压力。但是英法在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要求遭到拒绝后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在 9 月 3 日被迫对德宣战,没有采取
任何实际重大的军事行动。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1940 年 4 月初德军大规模地进攻西欧为止。美国人称之为“虚假战争”(The‘Phoneywar’)时期。1940 年 4 月 9 日德军进攻丹麦和挪威,5 月 10 日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与此同时大规模进攻法国,从而打碎了英法的“虚假战争”。“虚假战争”破灭之时也是张伯伦内阁灭亡之日。1940 年 5 月 10 日,英国保守党主战派丘吉尔组织了战时联合内阁,取代了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内阁。
欧洲局势和英国政局的大变动必然影响澳大利亚的局势。1939 年 9 月 3 日英国对德宣战,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国家一样也立即对德宣战。总理孟席斯向全国正式宣布,由于希特勒德国侵入波兰英国已向德国宣战,对德战争已开始,澳大利亚因而处于战争状态。工党领袖柯亭立即表示支持澳大利亚和英联邦成员国一起为保卫英联邦而斗争。
参战后,孟席斯政府立即做出了下列决策:向英国输送粮食和军需品; 招募军队,建立远征师团;着手进行军火和军需生产;准备让国会通过镇压共产党人的法案。这后一项决策显然是违背民心的,甚至连丘吉尔都不同意他的这一决策。
决策之后,孟席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施上述决策。总检察长休斯是澳大利亚政界著名的老政治家,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和丰富经验首先为澳大利亚国家的安全制定了两个国家安全法案,并在国会得以通过。国会还重申了一战时的国防法案和同敌国贸易法案仍具有法律效力。国防法案规定进行强制性军事训练,所不同的是这种军训人员服役范围扩大到新几内亚和巴布亚。根据同敌国贸易法案规定,禁止同敌国进行贸易,为实现这一法案, 政府接管了小麦和羊毛交易市场。国会还通过了关于物资供给与生产的法案。为此,政府建立了战时物资生产与供给部和军需部,并委派澳大利亚著名的实业家布洛肯·希尔钢铁公司总经理埃星顿·刘易斯主持这方面的工作。
澳大利亚宣布进入战备状态后,孟席斯深感过去追随张伯伦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不得人心,多次邀请工党参加政府,组成类似英国那样战时联合内阁,甚至他在 1941 年 8 月辞职前答应由工党领袖出任总理,他甘愿作一名部长,但都被柯亭一一拒绝。为此于 1940 年成立了一个军事咨询委员会,吸
收在野党人士参加,其名额政府与在野党相等,以便讨论有关军事政策的重大问题。工党参加委员会的除柯亭外还有伊瓦特和比斯莱。这个委员会在二战中起了巨大作用。
参战初期,执政党和在野党关于战争争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关于澳军重点是保卫澳国自身还是保卫英帝国的问题,换言之,是要不要派重兵去北非和中东作战的问题。工党主张应以保卫澳大利亚沿海安全为重点。不过那时澳大利亚人还未看清日本南侵的企图,也未看清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卫能力是十分薄弱的。第二是关于强制性兵役问题。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工党仍坚持其反对强制性兵役制的立场。后来双方都做了退让,采取了双重兵役制:海外服役采取志愿兵役制;国内服役采取强制性征兵制。1942 年,日本进攻日益逼近,这时工党已执政,柯亭劝说工党修改国防法案,允许强制性服役的军人到西太平洋地区服役一定期间。这是澳大利亚兵役政策的一个不小的进步。
澳政府的另一项重要参战措施就是组建远征军。首先建立了澳军第 6 师,并任命陆军中将布莱梅为师长,1939 年末被派往巴勒斯坦接受进一步训练。1940 年 4 月又组建了第 7 师,亦被派往中东,后来相继建了几个师,如
第 8 师和第 9 师。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澳大利亚陆海空军作为英联邦军队的一部分,由英国最高军事当局统一指挥。
当时澳大利亚的空军力量薄弱,仅拥有 164 架战斗机,大部分是旧式的。澳大利亚人深知在这次战争中空军的重要战略地位,故十分重视空军的发展。早在 1939 年 9 月初,澳驻伦敦高级专员 S.M.布鲁斯就已向英国政府提出关于制定帝国空军培训方案的建议。经商定以加拿大作为培训空军人员的中心,各国所要培训的人员均送往该国集中培训。因而,澳大利亚空军在二战期间得到了巨大发展。
1940 年,孟席斯在做了上述参战的种种准备之后重申澳对英要提供更多
的军援,并声称他的政府已经武装起 23 万陆军和海军,其中 18 万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空军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服军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