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澳大利亚和西南太平洋战争

一、严峻的国际形势

柯亭政府的最大功绩是成功地领导了抗日战争。

工党上台后不久,战争形势对澳大利亚来说日益严峻。1941 年 11 月, 澳大利亚主力巡洋舰“悉尼号”在印度洋被德国攻击舰“考墨兰号”击沉。“考墨兰号”袭击澳大利亚巡洋舰时佯装荷兰商船。“悉尼号”船上 645 名官兵全部遇难。这极大地震惊了澳大利亚,但对澳国震动最大的是日军大举南攻。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到 1941 年 10 月,已占领了中国最富庶的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地区。1940 年,德军征服法国、荷兰等国,日本趁机大举向印度支那进攻,从而威胁到英美在东南亚、甚至南亚的利益。为此英美做出了强烈的反应。1941 年 7 月 24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要

求日军撤出印度支那,并于 26 日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停止供应石油。英国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日本试图通过谈判来打破美日关系僵局, 使美国取消石油禁运。但美国的条件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撤出印度支那,而且要求撤出中国。日美的外交僵持,使日本决心实现早已制定的同美国作战的计划。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把同美国作战计划具体化为偷袭珍珠港的决策。

日本之所以决心南攻还有下列因素:

第一,1940 年 9 月 27 日日本和德意签订了“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 取得了德意的支持;

第二,1941 年 4 月,日本同苏联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减少了后顾之忧,日本可以至少抽调出 11 个师用来南攻。

第三,日本消耗的石油,88%是靠进口的,主要靠美英荷进口,到三国对其禁运时,石油库存仅能维持一年半的战争耗用量,而对华战争,据日本军部估计得三年才能结束。因此石油成了日本能否进行对华战争的关键问题。而石油的唯一来源是荷属印尼群岛油田,换言之,爪哇和苏门答腊之油田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唯一希望所在。但要南攻,就必然和美英开战,尤其要和美国开战。美国在太平洋有两大海军基地:菲律宾和夏威夷,而夏威夷是联结美国本土和整个太平洋的关键性纽带,从战略上说,搞掉夏威夷这个纽带就等于摘掉美国太平洋舰队,因为美国的这一舰队的大部分舰只密集于珍珠港。

经过近 5 个月的争辩,日本决策南攻并为此决策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 在偷袭的同时派重兵南攻,双管齐下。

1941 年 11 月 26 日,日本派出 6 艘航空母舰,423 架飞机,此外用 17 艘战舰护航,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从单冠湾出发,从北面直奔夏威夷群岛之珍珠港。12 月 7 日,日本飞机轮番轰炸美军基地珍珠港,毁灭性地打击了美国太平洋海军力量,仅被击毁击坏的各种舰只 19 艘,各种飞机 251

架,美军人员伤亡为 3435 人。而日军只毁坏飞机 99 架和 5 艘小型潜艇。这次偷袭为日本南攻扫清了道路,同时也激怒了美国,迫使美英与之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