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党重新执政与内部分裂
1929 年,澳大利亚进行大选,在大选中,工党击败了国民党和乡村党的
联合阵线,1929 年 10 月 22 日重新执政,从而结束了十三年的在野党地位, 斯卡林出任联邦政府总理。詹姆士·亨利·斯卡林,1876 年生于巴拉腊特, 出身铁路工人家庭,受正规教育甚少,靠自学成才,曾在杂货店当过徒工。1903 年参加工党,1906 年当选州议会议员,并且是澳大利亚工人联合会的组织者,1910 年当选联邦议会议员。一战期间主编巴拉腊特《傍晚回声》,狂热宣传澳大利亚民族主义。1922 年当选工党全国领袖。
不言而喻,工党政府上台后的局面是十分严峻的,国际和国内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国内而言,失业人数猛增;国家岁入剧减,外债猛增而又无力偿付债息;生产一落千丈,对外贸易锐减,国际市场价格大跌。经济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党派的激烈的政治斗争,政局不是十分稳定。
上文谈到斯卡林政府在上台后的几个月内全力克服贸易逆差和解决财政危机,因而放弃了军事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了关税。但这些措施未能防止预算赤字和失业人数的增长。因此只好改弦更辙,1930 年上半年,工党政府采取了所谓“节约”政策。同年 6 月,英格兰银行派代表奥托·尼迈耶爵士来澳商讨澳大利亚偿还英国债息问题。8 月,尼迈耶应邀参加了墨尔本召开的总理会议。讨论偿还债息问题也是这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会上尼迈耶提出, 澳大利亚应模拟英国采取以降低生活水平为核心的“节约”政策。这样,斯卡林采取了“节约”政策。这样的政策违背了工党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的传
统政策,从而引起了工党内部的不满和斗争。党内一部分人不承认澳大利亚被卷入了世界经济危机,顽固地认为经济萧条是资本家的阴谋。他们据此大肆攻击斯卡林政府的“节约”政策。攻击最强烈的是新南威尔士工党领袖、国会议员兰格。
兰格打着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的招牌而赢得了工会会员的信任。他攻击斯卡林采取“节约”政策而偿还英国债息,使澳大利亚变成了英国债券人的牺牲品。这样,刚刚重新团结起来的工党又面临着新的分裂。党内反对派利用《工人时报》攻击坚决拥护斯卡林的政策的赖昂斯和劳顿,他们都是内阁成员。
在这种形势下,1930 年 11 月,工党举行幕后会议,以解决党内的政策问题。许多议员抨击墨尔本会议所确定的“节约”方针。工党幕后会议在争吵中通过了由联邦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联邦政府财政开支的决议和关于筹款2000 万英镑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的决议。会议还赞成联邦政府制定法案, 以便使到期的债券延缓一年。幕后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统一党内政策而消除党内矛盾与斗争,相反却使党内矛盾和斗争公开化和尖锐化。来自新南威尔士的工党议员西奥多、奇夫利、麦克蒂南和布克果利在表决上述两个决议时都投了反对票。代理财政部长赖昂斯公开表示拒绝这两个决议。在伦敦参加帝国会议的斯卡林总理也公开表示拒绝幕后会议的决议,认为两个决议的通过损害了正在伦敦进行的财政谈判。为了避免党内大分裂,双方达成临时妥协, 等待总理返回后再做重大决策。
1931 年 1 月,斯卡林回国,接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和党内的矛盾和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工党毕竟是分裂了,分裂成以斯卡林、西奥多为首的一派和以兰格为首的反对派。同时,工党的一些重要人物,如赖昂斯等人退出了工党。他们退出工党后于同年 5 月同国民党合并,改名为“澳大利亚统一党”,赖昂斯并成为该党的领袖。工党的削弱和反对党力量的增强,对工党内阁十分不利,可以说工党内阁已处于四面楚歌和内外夹攻之中了。
斯卡林从伦敦返回后就恢复了西奥多的财政部长,这样代理财政部长的赖昂斯和代理总理的劳顿也就离开了内阁。由于这两个重要阁员的退出,联邦政府不得不重新组建,在改组时,兰格派的人一个也未入阁,他们愤怒地退出了工党幕后会议。工党的分裂进一步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