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僧侣与祭祀

新巴比伦给马尔都克神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神庙。巴比伦城的大神庙有座高达 90 米的梯形塔,顶端四角有镀金的小庙,其中供奉马尔都克金身像。祭

祀活动相当庄重,有严格的仪式。每年的主要节庆安排在尼桑月 1 至 11 日, 首先唱颂词,歌颂马尔都克战胜恶魔,创造世界;接着由僧侣宣读马尔都克受难、复活的神话。这时还要有国王扮演受难的马尔都克(有时由别人代替演出,但必须以国王的名义),国王要跪在地上,丢掉王笏、王冠,接受大僧侣的抽打,然后国王表示敬神,大僧侣停止抽打,又向国王祝福,把王笏、王冠交给他,才结束第一个仪式;第二个仪式是演义马尔都克神和“巴比伦圣母”结婚的场景,有歌舞相伴,僧侣主持,他们念祷文祈求神的保佑,以某种动作行为表示神意;第三个仪式由僧侣抬着各地的神像,如日神、月神、水神⋯⋯⋯等诸神像,到巴比伦城朝见马尔都克主神。马尔都克是头戴金冠, 身穿缀宝石的盛装,其他神依次相伴,由僧侣主持举行众神胜利游行,最后来到马尔都克神庙的大厅里举行神的会议,由僧侣占卜问神对本年度的神谕,再由国王引导,沿着“圣道”离开神庙,游行到城郊的节庆之宫,表示国王同神一体,是马尔都克神的代表,显示王权的神圣。

节庆仪式隆重繁琐并相杂有法术、巫术。据新巴比伦的规定,国王只有通过宗教仪式才是合法国王,如果不能按期举行就被认为国中有灾难降生。当时,巴比伦城的僧侣集团利用宗教仪式干扰国家的活动,同国王的矛盾日

益尖锐,在那波尼德国王(公元前 555—538 年)时期终于爆发那波尼德国王为了巩固自己政权所进行的宗教改革。他首先抬高哈尔兰地方神月神辛的地位,其次是自己离开巴比伦城到到铁伊玛城居住,最后是把各城市的神像集中在巴比伦城。这样做既冲击了巴比伦城僧侣集团势力,又打击了地方僧侣的势力。他有意不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典,也不搞登位的庆祝活动,想以此削弱各僧侣集团的权力。这自然引起僧侣集团的激烈反对,他们不承认那波尼德的合法地位,甚至于投靠巴比伦的敌人波斯国,借助其力量反对国王,宗教改革终于以失败告终。

据记载,当时的巴比伦城有 53 座大神庙、55 个祭大神的神坛、300 个地神神坛、600 个天神神坛、380 个其他神的神坛,巴比伦城实际上成了宗教城。僧侣贵族同军人集团、商人奴隶主一起极力搜集古巴比伦的宗教文献,恢复旧的礼仪和庆典,盛行法术、巫术,新巴比伦实际上变为宗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