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教

  1. 神灵观念

吠陀教指早期吠陀时代的宗教,它是由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信仰逐渐演化而成的,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反映了约公元前 1000 年以前城邦奴隶制形成时期的社会。

早期吠陀时代的神灵观念是具有主神倾向的多神教。有三界神:天神指伐楼拿、苏利耶(太阳神之一)、乌莎斯(黎明神)等;空界指因陀罗(雷神)、伐由(风神)、帕阇尼耶(雨神)等;地界指阿耆尼(火神)、婆罗室伐底(河神)、苏摩(酒神)、弟克罗(马神)、毗湿奴(这时候为牛神) 等。此外,还有闰罗(鬼神)、罗刹(魔神)、阿地底(无限神)、伐尸(语言神)等神灵,弄不清他们属于哪一界神灵,也许就叫冥界神灵。

在诸神灵之中大部分是自然神,如雷神、雨神、风神、马神、牛神等, 少部分是抽象神,如闰罗神、恶神(即魔神)、无限神等,这些神可能原都是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吠陀本集》中的《梨俱吠陀》及其它吠陀著作对以下三位神特别偏爱。第一是天神伐楼拿,被认为是“宇宙大王”,描绘的形象是以火神阿耆尼为面、太阳神苏利耶为眼、风神伐由为呼吸器官,以星为使者,常骑马巡视于太空;第二是雷神因陀罗,《梨俱吠陀》的颂文有 1/4 是赞颂他的;第三是火神阿耆尼,说他是由两块木条放在一起摩擦而生,可以驱散黑暗,给人带来光明和财富。相比较而言,按《梨俱吠陀》的描叙, 早期吠陀时代特别尊敬雷神因陀罗,说他打死了危害人类的蛇妖(旱魔), 把被恶神或魔神切断的的水放出来浇灌土地,给太阳光创造了闪电使之能普照大地,在豪饮苏摩汁酒以后击杀妖魔和“黑皮肤”敌人。在神灵观念的发展过程中,因陀罗实际上取得了主神的地位。

在吠陀教时期神灵的形象大部来自雅利安人的生活和氏族部落首领。如雷神因陀罗,身躯高大,肤色为荼褐色,这大概是雅利安人自己的肤色;手中执金钢杵(青铜铸造),这是部落首领们的权力象征;经常站立在两匹马拉的军车上,车后面有风神伐由和暴风神摩录多作为扈从相随,这大概是雅利安首领们出征时的情景。神之间经常发生争斗,据说天神伐楼拿和因陀罗因小事就展开一场激战,最后也许打了一个平手,也许天神伐楼拿主动认输, 反正他们之间又平息下来了,这实际上是部落之间战争结局的写照。早期吠陀时代,神灵的形象从面部来说是人形;从手、脸、头的个数,往往又是多手多头多脸面的;从关系来说,往往是有配偶有子女有亲属关系的;从表现来说,有怒有喜,有司恶司善或司善恶不同的行为。

在早期吠陀时代,开始时等级界限并不明确,雷神、天神、火神这些大神之间并没有统率关系,雷神因陀罗也是大神中的一员,后来逐渐寻求统一, 首先是把因陀罗、伐楼拿、阿耆尼之间互相联系起来,如“因陀罗一阿耆尼”, “因陀罗一伐楼拿”,逐步使神界有了上下的等级,如大神旁边有受其管辖的次神等。但从总的来讲,《梨俱吠陀》时代是众神丛生,各司其职,《沙摩吠陀》等三部著作虽经常提到因陀罗神,可还没有把这尊神上升为唯一的创造神,他们还处于多神教阶段,各种神灵大体都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化、神秘化,如雷、雨、风、河、语言等等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