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婆罗门教的宗教意识兴起

大约在公元前 6 世纪初,南亚次大陆出现了列国纷争的局面,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当时印度思想界十分活跃,在宗教意识方面有两股大思潮:一为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不同派别,一为非婆罗门教的思潮,史称“沙门思潮”。“沙门”原意为“努力的人”,意指“勤劳”、“劬劳”、“净志”、“息恶”、“修道”等,佛教专指僧侣,在这里指反婆罗门教正统学说的各种宗教观点和宗教派别。在沙门思潮中有政治、哲学、法律等社会意识形式,其中宗教社会意识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道六师”、耆那教和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