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导为什么做(know why)比教导如何做(know how)更重要。

养成“问什么”以及“如何问”的习惯,也等于养成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这个方向之下,最重要的是心灵教育,有了健康的心灵,就会成为一

位懂得关心别人、懂得关心世界的人,而完整人格的培育是生产力真正的根源,知道做应该做的事,就绝不会去做危害社会的事。

乐于转行

由这样的教育制度产生的高学历如博士学位者,同样亦有能力从一种职业转换到另一种职业。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在国外工作时我就一直勉励部属不要仅在自己已学过的领域内工作,要有勇气转换到不同的领域工作,如此就一定不怕被裁员。

再以我本身来说,我的专长虽是在金属的疲劳破坏,但在学校的训练使我亦学习到如何在短期中学习其他领域的事物。当我在加拿大工作时,有机会从事世界第一次要做的 50 万伏地下输电系统(500KV-SF6 Underground Transmission Sys-tem)。输电系统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铝焊接,我在学校

时从没有修过焊接这门课程,更不用谈铝焊接。但我在短短一个月中下功夫自修,而在一个星期的实际工作中,解决了这家公司在一年半无法解决的焊接问题,使我在焊接的领域中获得了肯定,后来更被推举成为加拿大 CSA 铝焊接技术委员会主席。

后来我从高科技生产技术和技术移转的工作,进入到自动化的领域,而被推举为加拿大联邦政府 CAD/CAM 推动委员会的 12 个委员之一。以后回到台湾组织自动化服务团,推动生产力运动及品质提升运动,现在则对人文思想,特别是人的心灵科学(inner science)非常有兴趣。

我说这些个人的经验,只想说获得博士学位者,并不见得不能改行,社会上有许多改行者非常成功,关键在于愿意改变自己。因此,社会上有许多高学历者虽从业于非其所学专长领域,但其学历愈高,学习能力愈强,对国家社会绝对不会是一种浪费,反而应视为是整体国人人力素质的提升。

人品教育

我认为教育并非仅为了“工作或就业”,而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及“使他有进取心”,去从事对于国家社会或大众有益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为“能学习的能力”而设的,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需要政府推动及个人努力来达成,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因为目前企业聘用高学历者情形并不普遍。有关调查显示,至 1992 年底台湾

有 10039 位博士及科技研究人力,其中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雇用人数占 95

%,企业只用了 5%,而且企业中的博士人力比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喜欢捡现成的,对于长期的人力投资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学历高的人,自我改变、调适的能力不足。

高等教育的人力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社会的损失,对此一问题各界需加以正视。在个人方面,必须改变“高学历高报酬”的心态,若能以“具有学习的能力”为读书的目标,就能达到“高教育高能力”的成效;在企业方面,若能塑造终身学习的环境,而非仅注重在薪资的计算上,对其永续经营必有深远的正面影响;在政府方面,则需要注重教育的内容,不是培养专才,而是培育适应环境变化、具有学习能力的通才。只要愿意学习,国家社会就应该提供各种教育训练的机会,高等教育的失业现象自然就不是问题。

1995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