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教化开始

所有人都知道“教育改革”是当前台湾诸多问题中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就在这样的期许中召开了,但遗憾地却给“教育改革”带来了错误的示范。

在开幕式中场休息时间,应邀观礼的立委突然上台发言,会议的主人为了劝其下台,造成拉扯的尴尬局面。更离谱的是,又有其他立委上台抢麦克风发言,连等候致词的李远哲博士都遭立委要求“请留步”,而僵在座位上不得发言。这种没有礼貌的社会风气,竟然污染到标榜“教育改革”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改革不从革心做起,再开十次会议也没有用!

本次“全国教育会议”主题为“推动多元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开创美好教育远景”,固然容纳了许多相当重要的议题,但似乎并没有掌握到教育改革的核心——人格教化。

多年来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育人成为考试的机器,整个社会也以考试成绩和学历来评价一个人,传统教育中谈人格养成,已变得无足轻重。其实社会愈多元化,人格教化愈重要。

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愈开放、经济愈繁荣、人类的道德却愈堕落。曾经有人打电话到广播节目,举证有一集团故意将小孩弄成残废来行乞,后来证实是谣言。但最近却成为事实,一位父亲将自己两岁小孩的腿打断,然后送到街头当乞丐,赚同情钱赌六合彩。另外还有人将亲生的女儿卖去当妓女, 来维持自己奢靡的享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省的一种社会病态现象。所谓“父慈子孝”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透过教化学习的,父母这样对待子女,子女怎么可能孝顺父母呢?今天,有人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崩溃,我不以为然。那是因为我们看到太多错误的示范,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而这正是教育改革应该着手的。

美国总统克林顿 1994 年夏接受英国牛津大学颁赠的博士学位,但全世界的舆论哗然。这位年轻的总统除了花边新闻常上报外,上任到现在还拿不出一点像样的政绩,一家报纸的标题写道:“美国总统的方帽子,凭什么?” 整个事件在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就不应该拿!”

不属于自己就别拿

台大医院的一位医生被控收取红包,有人说他很倒霉。台大医生收红包是我从小就听说的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是应不应该呢?家属送红包是担心医生不愿全力医治病人,然而每位医生不都是曾经发誓要尽全力来挽救生命的吗?这次遭举发的医生是拿了红包,宣布无救的病患却给另一家医院救活了,家属一气之下就向新闻媒体举发,结果竟引起了许多曾经送这位医生红包的病患者回响,这显然正应验了“不应得到的东西,就不应该拿”!有位中学女生投书到报社,说看了许多媒体报导,了解到身为现代女性

的骄傲,但有人不婚生子,或乐于成为第三者,破坏别人的家庭,她感到困惑,也对现代婚姻的危机感到忧虑,我愿意谈谈我的看法。

记得多年前,有一回,我女儿讲了两三个小时的长途电话,我责备她, 她却回我说:电话线的那一头是一条生命,她正试图说服同学不要自杀,因为她的同学受不了单亲家庭的压力。女儿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一是单亲家庭。今天全美单亲家庭已是普遍现象,但多半的小孩都不快乐,以致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单亲家庭的痛苦

我可以接受一位女性不要婚姻只要子女的想法,但我怀疑她是否真的能对这样的后果负责?当小孩问:我的父亲是谁?你该如何回答呢?你能分担小孩没有父亲的痛苦吗?许多父母离异、分居,小孩也是一样痛苦。

避免单亲家庭的出现,就是大人要深思熟虑: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下一代的痛苦上;如果发生了,也应该以让小孩快乐成长为最优先的人生目标。

社会再多元化,核心价值观仍可透过教化学习的手段来巩固、强化,这需要相当前瞻、相当有远见的领导者来主导。

在台湾,青少年犯罪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忧。青少年可塑性极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有正确的学习典范,就会走上正途。青少年的行为偏差,多半来自价值观的偏差,正确的价值观不只是靠言教,更需要身教,家庭中的父母、学校的师长、社会的舆论领袖、公众人物都是学习的对象,大人的行为模式就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价值观,所以当我们看到立法院抢麦克风的镜头又出现在全国教育会议中,不禁令人叹息。

新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应该留给下一代学习的典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