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多数人熟知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预测未来。

多数人因为看见了才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得见。

多数人期望从别人处得到答案,只有少数人会自己去发掘答案。 多数人遵循既有的游戏规则,只有少数人能够创造新的游戏规则。

“变革工程”(reengineering)在韩默(Michael Hammer)与钱辟(James Champy)两位出版《企业改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后,成为管理界的显学。近两三年来,《企业改造》被翻成多国文字,发行的数量超过两三百万本,各种探讨“变革工程”的书籍、录像带、录音带也纷纷问世,单单在日本就有四十几本书探讨“变革工程”的内涵。有人认为它不过是延续了“组织结构重组”、“企业流程改造”或“经营管理改善” 等手法的应用,所以预测它也会像其他管理名词,在新的概念诞生后就沦为历史的陈迹。

但是,我认为它不是一种流行而已。如同我将它翻译成“变革工程”, 而非“再造工程”或“再生工程”的理由是一样的。“变革”是今天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因为环境改变的速度太快了,不是一两次的改变就可使企业安稳地航向未来的。“变革”也不是少数人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在累积发展过程中许多痛苦与失败的教训后得出的必然结论。

以我曾经工作过的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为例,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在 80 年代展开一连串的变革,许多人批评他太无情,因为在当时通用电气的业绩还是非常好,大多数的管理者没有感觉到必需要改变的危机。但是同样在 80 年代仍然执电脑界牛耳的 IBM 公司,却因为改变太慢,到了1989 年开始出现巨额的亏损。即使是日本公司如松下电器、SONY 也在进入

90 年代后获利率大幅降低。可是通用电气公司却能展现傲人的业绩。有人问威尔许:如果重来一次,他会怎么做?他的答案是:我应该改变得更快!

所以当我看过诸多探讨“变革工程”的书籍后,我觉得有必要将我个人的观察与体会写成一本“变革工程”的书。因为我认为“变革工程”不只是“流程改造”而已。“流程改造”过于重视手法的导入,而非观念的改变, 它的确会如一般管理理论走入学术的象牙塔。

以我对“变革工程”的了解,它必须从思维模式的转换开始,脑筋不改变,要改变既有的行为往往会徒劳无功。事实上,许多企业战略专家为大企业研拟出一流的策略,但是如果违反了高级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或既有的企业文化,虽然勉强实施,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让大家失望的。在这本书中,我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思维模式转换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变革工程”还需要有其他四个重要的观念相佐:顾客满意、人员的活性化、系统思考的流程改造以及资讯科技的运用,我将之称为“变革工程”的五门心法。

这本书强调的是观念篇的“心法”,未来也许会再谈实践篇的“手法”, 希望各方能多给我鼓励与指教!另外,由于我平常对资讯是信手拈来,很少整理,所以一些数字或架构的出处并不那么精确,如有错误,亦请不吝指正!

最后,我要感谢陈生民先生在文字整理方面的投入以及其他同仁热心的协助校稿、作图,否则本书是无法这么快问世的!

石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