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重感情、爱桑梓的知识分子

赵耀东

我认识石滋宜博士是在 1982 年的夏天,那年他四十五岁,在加拿大 GE

(通用电气公司)担任高级主管的职位,这样的职位和待遇是许多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当时,他正回台省亲,李国鼎先生请他为台湾的工业提供一些意见。他非常仔细地看过许多家工厂,对政府经济主管部门提出他对中小企业如何借自动化生产创造竞争优势的看法,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简报后的三天我早晚紧迫钉人,极力说服他回到台湾服务。他说了许多为难的理由,但最后我以一句话打动了他,我说:“我三十七岁从大陆来台湾,后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这块土地,你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难道不能回来为你的家乡服务吗?”他答应了。

没想到他答应后,一待就是十六年,我很庆幸为台湾争取到这么一个人才,但又始终觉得对他有所愧欠。因为他当时的接受是一种牺牲——牺牲了在一个世界级企业发展的机会、牺牲了优渥的待遇、也牺牲了在国外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尤其让我感到愧疚的是他的家庭与家人,当时他的小孩正在青少年成长期,需要父亲的关爱,他的夫人离乡背井,好不容易和他胼手胝足在异地建立了家庭和事业,却不得不忍受两地相望、母兼父职的辛苦。

全球性的格局

他为什么愿意这么做?这是因为石博士是个重感情的人,他非常爱家乡,他觉得身为台湾人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责任。由于他爱台湾、爱这块他生长的土地、爱这里与他流着相同血液的人们,他对政府政策的走向、对政府领导人的视野、对经济发展的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开创,都有一些“爱之深,责之切”的期许,尽管他的建言和评论和他的个性都一样率直, 但我认为他的看法有全球性的格局、有战略性的远景并带有务实性的行动指引意义。

石博士知道我喜欢看书,每次到国外总会带几本新书送我看。我发现他挑的书都是具有趋势性、前瞻性,而且和我谈起来,不但这些书的观点他都能掌握,同时他还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创见。所以,他平常除了演讲之外, 也不断地通过报章杂志将他的想法整理、传达出来。这本书集结了他近两年来对时局、经贸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策略的看法,很有创见。例如:他谈到领导人时,认为右脑比左脑重要;又如他认为推动政府服务网络化,自然就可达成“政府组织扁平化”;再如他建议中小企业要先立足大陆市场,然后逐鹿全球等。

为中小企业找市场利基

而我认为本书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所以提出这些新观念,并不是来自一时的构想,而是来自亲身不断的实践与体验。在他过去的工作经验中,特别是他曾经领导的中国生产力中心成功地辅导过许多企业转型,除了帮助中小企

业找出市场竞争的利基外,生产力中心的变革也是企业界的先驱;他担任台湾省政府的科技顾问,协助省营事业进行组织改造及民营化;他主张两岸要借互动建立互信,自己常在受邀访大陆之余,深入大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了解问题,这些经验成为他著作中最宝贵的证言,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勇于实践的开拓者。

最后,我认为他今天在台湾继续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奉献, 我们应该好好地用他,不然真的是有愧于为国举才。

我觉得要看一个人的著作,必须先从了解他的人开始,这样读他的书, 才会生动有趣,故乐于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