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从“心”做起

随着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发展趋势,台湾企业兴起一片组织变革的改革声浪。我到各地去演讲有关组织变革的议题,在演讲过程中,大部分的人都能体认到,面临激烈的竞争,组织的确应该要有所变革,才能迎接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大家也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 那就是——大家都没有改革的行动,只是一味地批评别人。

当前台湾,夫妻关系会失和,企业经营会出现危机,社会会乱象丛生, 关键就在于大家只会批评、抱怨,却不动手去做。于是,晚归的先生会理直气壮地对太太说:“都是因为家里不温暖,我才会不想回家。”擅变车道的驾驶员会自找台阶:“交通这么乱,车子这么塞,没办法,只好钻行了。” 员工则抱怨公司的政策不明,所以让他无所依循;抱怨职权划分不清,所以抱负无法施展;抱怨公司评估不公,大家缺乏斗志;抱怨同事工作不力,无法全力配合。总之,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引起的,自己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今天公司会从竞争的行列中败下阵来,都是主管、同事的能力有问题。

自省力太低

这是台湾目前共通的现象:自省能力太低,大家都非常膨胀自己对家庭、对公司、对社会的贡献。大家都认为:没有我,事情绝对办不好;但却很少人会反省,可能自己就是问题的制造者。

除了自省能力低落,台湾还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大家都很自私,大家都等着别人来解决问题,自己却吝于动手。

我有一次在上班的途中,路口发生大塞车,当时,路口的车子谁都不让谁,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时间宝贵,别的车子应该让他先过,于是,四方来车

就僵在那里。当时,天空下着毛毛雨,我毅然决然地下车,冲到路口去,指挥各线车辆互相让一让,直到车结打开⋯⋯

那时候,我心里在想: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要有人出来疏导,但是为什么就不是以“舍我其谁”的心情自告奋勇呢?

有一段短文是这么说的:

这是一个有关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某人”、“任何人”、“没有人”。

有件很重要的事要办,“每个人”确信“某人”会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件事,但结果是“没有人”去做。“某人”生气了,因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没有人了解“每个人”都不想做。

结果是,当“没有人”做“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时,“每个人”都归咎“某人”。因为,大家都习惯把责任往外推。

习惯外推责任

企业发展最怕这种心态了。只要组织人员出现这种心态,就会造成组织成长停滞,中国生产力中心副总经理万以宁曾作如下的描述:当你跟有这种心态的人员讨论愿景的时候,他会说:“大家的信心不够,公司又没有一套公平的评估制度,叫我怎么去激励领导?”当你跟他讨论如何领导激励时, 他会跟你反映:“现在这种系统与文化,很难去领导与激励。”既然问题出在系统与文化上,当你跟他讨论变革时,他又说:“大家的共识与参与很困难,我能怎么变呢?”那么要他参与讨论时,他又有另一套借口:“愿景不清楚,我们无法参与。”于是每提出一个问题,他就有一个借口。就是这种只会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心态,使得组织发展受到重重阻碍,而出现塞车情形。今天,很多国营事业在民营化的过程中,也常出现这种塞车情形。其实,民营化早在几年前就应该实施了,会拖到今天这种局面,出现这么多问题,就是大家不愿意“下车”,等到经营困境的时候,大家就怪是政府法令不当、怪公司政策错误、怪同业恶性竞争⋯⋯,但自己呢?自己是无辜的, 为什么要接受经营困境中的苦果呢?

要先自我反省

面对社会上充斥着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我认为,惟有从“心”做起, 才能根本杜绝这种自我膨胀、自私自利的心态,我们才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所谓从“心”做起,就是懂得自我反省,凡事以身作则,在指头指向别人之前,先指向自己,诚实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已经尽了全力?我有没有率先做起?问题是不是出在我身上?”

如果企业能鼓励员工养成这种自我反省的习惯,只要工作出现问题,大家的反应一定是,先检查自己在工作流程或作法上是不是有所疏忽。由于大家都愿意来承担、解决问题,这样的企业才经得起挑战。否则,不管引进什么先进的技术,对企业的长期经营都是于事无补,因为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是来自于人才,如果员工不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质量的提升必然有限。

员工质量有限,若想提升竞争力,那简直是缘木求鱼。

前阵子政府司法行政首长廖正豪与岛内工商大老聚会,申明政府扫黑的决心与行动,期望给企业界一个安全、无障碍的投资环境,这的确为岛内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但是换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企业能有道德使命,不赚不法的钱,那么,大家必能共同建立一个有良心的经营环境,加上政府扫黑除恶务尽,自然能创造一个安全又和乐的社会。

因此,只要企业常常自我反省,秉持良心经营,把这种看不见却真正重要的特质激发出来,我相信,迎接 21 世纪,台湾的竞争实力是绝对可以提升起来的。

1996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