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性

一百年前,严复对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作过评述。他说:“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人的自由、完善、享受,比较强调个人间的平等。东方文化比较强调伦理道德,强调明德、诚意、正心、修身。东西方文化有较大的互补性。

对儒学的评价是认识东方文化的关键。儒学在我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形成,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无疑有腐朽的糟粕。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儒学大体有四个方面。

  1. 糟粕部分。如轻视妇女观点,复古主义观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愚民论观点,都是应该扬弃的糟粕①)。

  2. 真理部分。在儒学的经典著作中,有不少至理名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思而行”,“一日三省”,被誉为领导干部的三条座右铭,分别代表群众路线、科学决策和自我修养②,③)。“有教无类” 至今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3. 腐朽外壳里蕴藏着合理的内核。例如,忠与孝是儒学的重要规范。作为封建礼教的组成部分,下级绝对依附上级,子女绝对依附长辈,“父母在,

① 论语,泰伯篇。

② 论语,学而篇,公冶长篇,卫灵公篇。

③ 载解放军报,1991 年 3 月 19 日,关于“军委提出领导干部必备的三条座右铭”的报导。

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道”④),愚忠愚孝,应该扬弃。剔除愚忠愚孝,对民族的忠,对事业的忠,对师长的敬,对先辈的敬,是应该发扬光大的。 (4)留给历史作进一步裁决。例如,“学而优则仕”一度被认为是“读书

做官”论。反其道而行之,学而不优则仕,可能更不合理。

儒学的核心是仁与学两字。按照孔子自己解释,仁者人也,讲人与人间的关系,讲伦理道德。孔子提出的忠、孝、信、悌等规范都是仁字的延伸。这一点正是西方意识形态中比较薄弱的。

顺便指出,儒学的神学色彩比较淡薄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有积极影响。学生们问孔子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在科学落后,巫术盛行的时代,孔子认为对鬼神的办法是“敬而远之”⑤)。不少学者把儒学视为儒教。宁夏中卫高庙把孔子像、释加牟尼像和道教始祖像塑在一座庙里供奉。这是对儒学的误解。

东方文化的领域广阔。优雅悦耳的琴乐,深邃莫测的棋术,透逸浑厚的书法,神形兼备的画道,精美可口的烹饪,宛自天开的园林,巧夺神工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民俗,无一不是几千年辛勤耕耘的结晶。

以园林为例,东西方有很强的互补性。西方园林讲究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几何图案,轴线引导,直率敞朗,和盘托出。东方园林讲究含蓄多变, 融诗情画意于咫尺之中。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有这样一段: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①讲的是东方园林的含蓄原则。它的深刻内涵可以初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显而不露, 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二,虚实结合,疏密相间,蜿蜒曲折,高低错落;三,景物渗透,层次分明,巧于因借,天人合一;四,思与境谐, 神与物游,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这些深远的意境把东方园林推向世界,博得普遍的认可。

近年来,简洁的汉语逐渐被世人所重视,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五项伟大的发明。语言的文法结构发展规律是由繁到简。经过几千年的提纯后,汉语的文法结构十分简明。在联合国采用的语种中,汉语文本最短、最薄。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汉语也比较简便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