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城走向到南北矛盾

有二千余年历史的长城,基本上是东西走向,是我国自然地理和自然区划上的重要界线。在气候上,长城与中温带、暖温带的界线基本吻合。在作物分布上,长城是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野,是二年三熟制和喜温作物的北界。

由于自然环境差异,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布的重要界线,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主要接触带,也是我国古代民族冲突的主要接触带。因此,长城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界线和军事防卫界线。沿着长城一线,驻有大量兵力。唐玄宗时,全国有十大节度使,总兵力 49

万人,五个节度使驻守在长城一线,共有兵力 32 万人(范文澜,1965)。

纵观当今世界,南北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之一。南北矛盾的实质是贫富矛盾。南代表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北代表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南北矛盾是从北半球的观点出发的。北半球发达国家在温带,发展中国家在亚热带、热带。南半球相反,比较发达的新西兰、南非、阿根廷在南部。澳大利亚也是南部比较发达。南半球比较落后的亚热带、热带在北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是当今最引人瞩目的政治话题。南北对话的实质是协调穷国与富国的关系。南南合作的实质是穷国联合起来,争取发展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学家提出内外两个环圈的概念,是南北矛盾的具体反映。划分内圈和外圈以北极为核心。内圈离北极近,是世界大陆, 包括北约和原华约国家,也包括日本。外圈有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外圈的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伍承祖,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