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条件

“有此未必然,无此必不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关系可以用这一句话概括。

“有此未必然”,说明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一。有了自然环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许多富饶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 在开发前,长期沉睡,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有些矿产资源、地热资源, 如果不去勘探,长期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无此必不然”,说的是缺少必要的自然环境,不可能从事某些经济活动。没有油气储藏,采不出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足够的积温和营养,农作物无法成熟。精神生产也要纸张、印刷机、通讯器材、广播器材等物质手段记述、传播。这些物质手段最终离不开自然资源。

《礼记·礼器篇》说:“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孔颖达对“地理有宜”的解释是:“地方分理,各有所宜,若高田宜黍稷,下田宜麦稻是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1984)。讲述了作物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违背“无此必不然”的公理,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在矿产资源还没

有勘探清楚的地方动手开矿,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在天然气储量没有勘探清楚的地方,建设大型天然气田,投入巨额资金,引进设备,筑路铺管,沿途兴建用天然气作原料的工厂,终因资源不足下马。十年动乱期间,江西省在红壤丘陵区扩种甘蔗,准备建大型糖厂,把大面积马尾松薪柴林砍了,引起水土流失,甘蔗也没有种好。陈云根据“大跃进”期间的经验教训,对忽视自然环境的倾向提出忠告。他说:“大家知道,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其它条件,来种植不同的作物。如果违反这种因地种植的原则,农作物的增产就要受到限制,甚至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工业的发展,更应当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条件”。“在确实没有铜矿的地方,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铜矿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