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影响

根据国际惯例,商品有三种交货价格。第一种按工厂销售成本在生产地交货,用户的实际支出是工厂销售成本加生产地到市场的运费。按照这一种价格体系,产品在各地的销售价格是不一样的。第二种按全国统一的标准价交货,价格不受距离的影响,运费由生产销售部门统一支付。第三种按基点定价交货,同一种产品的售价都用同一基点价加基点到销售地点的运费。美国钢材曾实行基点定价交货,以钢铁工业中心匹兹堡为定价的基点。后两种交货价格都带有垄断性。

由于我国价格体系的特殊性,对生产力布局产生一系列影响。有些影响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1. 在我国计划价格体系制约下,原料、燃料和材料的价格长期偏低。生产原料和燃料地区的经济效果较差,甚至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状况。在这一价格体系影响下,我国原材料和燃料生产长期比加工工业落后,原材料和燃料产区的社会经济长期比加工工业区落后。山西省有些干部曾经说:“山西倒霉就倒在煤上,投入了资金、设备和劳动力,没有效益”。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煤炭市场,议价煤、协作价煤的比重不断上升,产煤区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

  2. 促使加工工业重复布点。加工工业重复布点是我国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加工工业产品价格较高是重复布点的主要原因。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出现过重复布点。电视机、电冰箱、收录机新三件也出现重复布点。1988 年全国有 64 家彩色电视机厂,100 家电冰箱厂。其中,从国外引进的电

冰箱生产线有 40 条,从意大利阿里斯顿一家就引进了 9 条生产线。

  1. 增加相向运输。相向运输是一种不合理的运输形式,指同一种产品在

同一个时期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输。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补贴政策是相向运输的重要根源。当产地的收购价高于销地的售价时,产品会从销售地倒流回产地。在省界两侧,由于价格差,农产品越界流动现象相当普遍,其中, 有一部分形成相向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