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分支学科的纽带——以军事地理学为例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不断壮大,越走越远,尚能凝聚成地理学的体系,主要原因是有相互联系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各门地理学分支学科都受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约束,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丰富了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内涵。共同的规律性把庞大的地理科学分支体系凝聚成一个整体。

以军事地理学为例,主要研究地理环境与军事活动间的边缘问题,涉及影响论、区位论、冲突论、国力论、战略论等领域。

在研究冲突论时,人们发现我国历史上重大的全国性的冲突大都是南北对峙。在个别战役中,南方可以取胜,如公元 208 年孙权和刘备联军战胜曹

操的赤壁之战,公元 383 年东晋战胜前秦的淝水之战。南北对峙从战略上统一中华的力量大都来自北方。黄帝蚩尤、秦界楚河、魏蜀吴三国鼎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南宋、清军入关,都是我国著名的南北对峙。最后统一的力量没有一次来自南方。在历史的无数次重复中不难看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这就是地理学基本规律对军事活动的影响。

从黄帝蚩尤一役中,还可以看到地理环境对战争的重大影响。黄帝原立国于有熊,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与蚩尤部族的最初接触地点可能在河南中部。黄帝利用蚩尤对北方气候地形不熟悉的弱点,采用后退作战方针。“最后, 黄帝于涿鹿地区利用一个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蔽天,乘蚩尤部众迷乱彷徨之时,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部众冲击,一举击溃敌军,蚩尤亦被擒杀”(张晓生、刘文彦,1991)

在现代战争中,环境的影响同样存在。姜春良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三次战例进行分析。第一次是法国和美国在越南进行的战争。美国介入达 14 年。第二次是前苏联在阿富汗发动的战争,历时 10 年。这两次战争不但时间长,而且都以失利告终。第三次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行的海湾战争,1991 年 1 月 17 日开始,2 月 28 日结束,只用 42 天,取得圆满战果。三次战争结果不同,有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原因,也有地理环境的原因。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领土幅员差不多。越南和阿富汗境内大部分是山地、丘陵、高原,不便于现代化装备快速推进,便于游击战争。“伊拉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是海拔不足 100 米的平原。作为战场

①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理新论》编辑委员会,地理新论,4 卷 l 期,1989 年。

① 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同志就地理科学答本刊记者,地理知识,1990 年 1 期,26 页。

的南部是地势平坦的沙漠地形。这种地形有利于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和空中力量的打击”(姜春良,1993)。

在战略方面,秦昭王远交近攻,战国时期的合纵和连横,基础是位置和距离等地理要素。80 年代中期,北大西洋公约国家与华沙条约国家谈判裁减短程导弹。北大西洋公约国家中,原西德态度最积极。原西德前总理施密特在《西方战略》一书中写道:“我家住在汉堡。如果我坐上汽车朝东开,大约 45 分钟便到所谓的铁幕了。⋯⋯反过来,苏联军队也只需要一个小时稍多

一点便可开到我家,苏联飞机仅需 10 分钟便出现在汉堡上空”。整个原西德

东西宽 450 公里,东西最狭处只有 220 公里,几乎没有纵深,有 1000 公里边界与原东德、捷克接壤。位置对裁减核武器谈判中双方的态度有很深的影响(王三欣、沈伟烈,1988)。

综上所述,军事地理学可以从地理学基本规律中找到脉络。地理学基本规律把军事地理学凝聚在地理学的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