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社会整体影响的阶段性

可以把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整体影响分成四个阶段。

  1. 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度较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的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才比较活跃。

  2. 农业社会阶段,栽培的作物,驯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生活来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可以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有些史学家称这个阶段为大河文化时期。亚热带和暖温带中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埃及依托尼罗河,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印度依托恒河与印度河,中国有黄河、长江。

  3. 工业社会阶段,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和航道、港口等交通孔道,成为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马克思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受到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有过分析。“劳动生产率总是离不开各种自然条件。那些条件,可以拢总还原为人自己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周围的自然。外界的自然条件,又可以从经济方面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如肥沃的土地和富有鱼类的水等等;和劳动手段的自然富源,如汹涌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道,树木,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前一类自然富源有决定作用;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则是后一类自然富源有决定作用”

>。马克思还列举英国和印度作为拥有两类不同富源的典型。

从自然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影响出发,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的诞生环境作了剖析:“资本的母国,不是草木郁然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地方。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由生活所在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刺激他,使他的需要、能力、劳动手段和劳动方式多样化的,并不是土地的绝对丰度,而是它的差异性,它的自然产物的多样性”①。

  1. 后工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兴起,生活资料自然富源与劳动资料自然富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新技术产业

> 10℃期间活动积温;K 小于 1,水分收入大于支出。K 大于 1,水分收入不敷支出。

① 陈云,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红旗,1959 年 5 期。

区主要在环境质量优异的地区落脚。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德国南部, 都是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新技术产业区是知识密集区。优异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和水质清新、少污染。环境优异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