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的地理环境烙印

体育运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文化地理中的新课题。体育运动项目地域分布的差异性,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发展体育运动的战略思想,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一定关联。

没有冰雪的地方很难开展冬季运动。北美和北欧等北方国家是冬季奥运会的主力。在我国,黑龙江和吉林控制着冬季运动会的大部分奖牌。冲浪运动只能在热带海域开展。

综观世界体育运动,各国的整体水平与经济和科技水平、人民生理素质、社会组织和保障水平有关。在历届奥运会上,占人口少数的发达国家夺得大部分奖牌。在我国重大比赛中,奖牌大半被东部沿海省市控制。1993 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共有 359 块金奖,东部得 219 块。黑人有特殊的生理素质。在类似的生活和训练条件下,黑人在体育运动方面有一定优势。占美国人口 12%的黑人垄断了美国短跑、篮球、拳击、棒球等运动项目。欧洲也涌现一批优秀的黑人运动员。

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制订体育运动发展战略可以事半功倍。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中采取由小到大,由巧到力方针与东方人的生理素质有一定联系。乒乓球、羽毛球,小而轻,是我国首批走向世界的项目。在三大球中,排球

的对抗性最弱,我国排球水平相对较高。在体操和跳水等灵巧性项目中,我国有一定的优势。凡是按体重分等级的运动,我国在小级别中具有更大的潜力。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发展体育运动时,都根据各自环境,制订战略。云南利用高山缺氧的训练优势,发展长跑,新疆和内蒙古利用辽阔草原发展马术运动,山东人身高体壮,在田径上下力,两广采取“短、小、水、巧” 方针,具有南国风彩。如果不顾客观环境,制订不切实际的战略,往往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