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供需

关于全球范围内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供需关系,有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派比较悲观。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认为当前社会发展已经超过

自然资源的正常负担。继续发展下去,一百年内将遇到地球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在自然资源供需上有“超支生活”论,大意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赤字财政的办法,挪用将来的资源;人类对基本生物体系的需求超过永续利用的许可,消耗了生物资源本身。这种连本带利一起花的做法不可能维持长久。

另一派比较乐观。例如,美国的赫尔曼·卡恩认为世界经济发展有无限的机会。朱利安·西蒙认为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后,资源是没有尽头的,生态坏境会日益好转。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对于工业化后世界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他们主张采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建立人类社会经济的新秩序。

比较两派观点,可以发现悲观论对人类主动进取精神,对科学技术发展开辟的新生产力和新资源估计不足。然而,在一些科学技术发展迟缓的地区和发展阶段,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确实存在竭泽而鱼的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对具体的自然资源的需求有一定的系数关系。以能源为例,比较重要的有能源弹性系数和能源经济系数。

能源弹性系数是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

D = E

G

式中,D:能源弹性系数; E:能源消费年增长率(%); G: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能源弹性系数在不同类型的国家间有较大的差别。一般发达国家的能源弹性系数小于 1;石油输出国能源弹性系数大于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000

① 斯大林选集,下卷,440 页,人民出版社,1977 年。

美元左右的中等收入国家能源弹性系数 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0 美元左右的低收入国家能源弹性系数 1.5。我国是低收入国家,但是,近几年能源弹性系数小于 1。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低能耗的轻工业发展较快,注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倡节约能源。

能源经济系数说明单位能耗可以提供多少国民生产总值。

C = G

E

式中,C:能源经济系数; E:总能耗; G:国民生产总值。

能源经济系数与经济结构、能源利用率有关。根据美国统计,不同的经济部门单位能耗提供的产值相差 70 倍。在能源短缺的地区应该尽可能地发展低能耗的经济部门。日本大量耗能钢铁工业和重化工工业比较发达,占工业总能耗 60%。由于日本的能源利用率较高,加上生活用能和服务业用能比较节约,能源的经济系数比较高。我国能耗比日本多,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四分之一,说明我国提高能源经济系数的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