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分布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是自然条件的存在形式。自然条件通过特定的时间和特点的空间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在评价自然条件时,不能离开时间背景,不能离开各要素在空间上的结合关系。

同样一个自然要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分析能源时,必须统一研究煤、水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时空结合状况。我国西南四川、云南、西藏地区煤的储量不多,水力资源丰富, 可以起补偿作用。同样规模的煤矿资源,在动力丰沛的地区引不起人们的重视,在动力贫乏的地区,成了雪中送炭的宝藏。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陈云提出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两个指导思想,含有气候资源时空统一的观念。第一个指导思想是“三、四、三”,意思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要留有余地,要估计到我国农业在十年中大体三个丰年,四个平年,三个歉收年的频率。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反映我国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变率大的特点。第二个指导思想是“八月十五见光明”,意思是我国农业收成到农历八月十五可以见分晓。“八月十五见光明”,风调雨顺,财政增收, 基本建设可以追加投资,整个国民经济可以出现好形势(邓力群,1991)。

评价自然条件时,要善于在一个地区的众多自然要素中找出主导因素。在讨论淮河对水稻分布的影响时,可以列举许多因素。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地形是主导因素。淮河以南是微微起伏的丘陵,有岗地、塝地、冲地。在冲地顶端可以筑水塘进行自流灌溉。淮河以北是大平原,没有筑水塘自流灌溉的便利条件。因此,1949 年前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50 年代开始大规模治淮工程,在淮河上游建造大型水库,在淮河北岸建成灌溉渠道网络,可以用机械化提水工具浇灌。50 年代以后,稻田在淮河以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