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热量平衡

人类活动影响热量平衡主要有四个途径。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吸收和发出长波辐射,提高大气温度,称温室效应;②大气尘埃增加;

③燃烧燃料放出热量;④灌溉、耕作、建设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热量循环。城市是人类活动密集区,出现热岛现象,市中心温度明显高于附近农村。

温室效应是当前最受世人关注的热量平衡变化过程。工业化前逸气作用补充到天空的二氧化碳大致与转化速度相等。工业化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产生温室效应。 1850 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 295ppm,1976 年是 332ppm,

2000 年估计为 375ppm。甲烷、氯化亚氮(笑气)、氟氯烃、臭氧也有温室效应作用。大气温度上升后,蒸发加快,云量增加,地球反射率增加,产生一定的自我调节。但是,总趋势是温度上升,导致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改变,某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率增加。

多数科学家认为温度上升有负效应,也有正效应。正效应是有效积温增加。我国气温上升 1—2℃,作物生长期延长 1 个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 30%,光合作用理论上提高 10%,作物、水果、牧草可以增产。负效应是蒸发量提高 20%,宜农北界由 400 毫米等雨线移到 450 毫米等雨线,损失农

田 2 亿亩,加剧盐碱化,增加旱灾频率。夏季大陆升温快,增加台风强度和

破坏力。海平面上升 20 厘米淹没盐场和海水养殖场。在陆地开发新盐田要占

地 800 万亩左右。咸潮入侵影响沿海用水,增加土壤盐渍化,破坏沿海生态环境。40—50%永冻土融化消失。建成的永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受热融下沉甚至坍塌。大小兴安岭松林受热融沉陷和融冻泥流斜坡失稳破坏。高原冻土出现沙漠化,减少放牧面积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