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东部的纬度地带性

我国东部地势比较低平,纬度地带性引起的南北温度差别与

表 4 我国东部季风区域的气候带①

气候带和亚带

指 标

参考指标

农 业 特 征

温带

最冷月气温< 0 ℃

低温平均值<-10 ℃

有“死冬”

1.寒温带

> 10 ℃积温< 1700 ℃

> 10 ℃日数< 105 天

一季早熟作物。林业。狩猎为主

2.中温带

1700 — 3500 ℃

106 — 180 天

一年一熟。春小麦为主。甜菜。亚麻

3.暖温带

3500 — 4500 ℃

181 — 225 天

两年三熟。冬小麦为主。苹果、梨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 0 ℃

低温平均值>-10 ℃

无“死冬”

1.北亚热带

> 10 ℃积温 4500 — 5300 ℃

> 10 ℃日数 226 — 240 天

稻麦两熟。有桑、竹

2.中亚热带

5300 — 6500 ℃

241 — 285 天

双季稻。二年五熟。柑桔、油桐、油茶

3.南亚热带

6500 — 8500 ℃

286 — 365 天

双季稻。一年三熟。龙眼、荔枝

热带

最冷月气温> 15 ℃

低温平均值> 5 ℃

喜温作物全年生长

1.边缘热带

积温 8000 — 8500 ℃

最冷月气温 15 — 18 ℃

双季稻。喜温作物一年两熟。椰子、咖

2.中热带

> 8500 ℃

> 18 ℃

橡胶、椰子

3.赤道热带

> 9000 ℃

> 25 ℃

赤道热带作物

①资料来源: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编写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气候差别明显。《考工记》中记有:“橘踰淮而北为枳,鸜鹆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1984)。枳是一种似橘的小灌木。鸜鹆又名八哥,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貉与貍相似, 分布在东北一带。济是古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经山东,在今黄河下游入海。汶是山东汶河。元代王桢的《王桢农书》记述南北作物的差异:“江淮以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1984)。

古代文人从政以后,不在家乡任职,常有迁移,罗致贬谪以后,迁移距离更远。因此,不少文人遍游大江南北,对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差异,颇多感受。白居易(公元 772—846)是陕西渭南人,生于新郑。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 815 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从长安到九江任职。他见到庐山桂树, 湓浦修竹,东林寺白莲花,甚为惊奇,赋诗:“浔阳十月天,天气乃温燠。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宋朝苏轼(公元1036—1101)在 26 岁时从陕西宝鸡进川,看到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写道: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清朝

表 5 主要作物的越冬条件①

作 物

最低越冬温度

(年绝对最低温多年平均值)

大 致 北 界

冬小麦、苹果、梨

-22 —-24 ℃

辽宁南部、华北长城

葡 萄

-20 ℃

河北宣化

油 桐

-8 —-10 ℃

秦岭南坡

茶、油茶

-8 ℃

秦岭南坡、淮南

柑 桔

-5 ℃

秦岭南麓、太湖、浙西

香蕉、菠萝、荔枝、龙眼

0 ℃

南岭南麓(福州—梧州—蒙自)

橡胶、剑麻、咖啡

2 ℃

闽南沿海、台湾中部、两广南部、滇西

南、西双版纳

油棕、可可、胡椒

> 2 ℃

海南岛、西双版纳

①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编著,中国农业地理总论, 16 页,科学

出版社, 1983 年。

诗人龚自珍(公元 1792—1841)观察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南北变化,写道:“渡黄河而南,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赋诗:“黄河女直徙南京, 我道神功胜禹功。安用迂儒谈故道,犁然天地划民风”。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带以温度为主要划分指标,由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带九个自然带(表 4)。由于作物和果木的越冬条件不同,每一个自然带都有典型的作物和果木(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