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2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会计学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它的主体就是方才提过的借方与贷方,简言之,资产增加是借方;负债或股东权益增加是贷方,双方相抵即所谓的“平衡”。

如何做出资产负债表?下面举实例说明:

假定你是一名有意赚外快的学生,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校园中每年春季的毕业生都会贱价拍卖用过的物品,如冰箱、台灯等等,而秋季入学新生为了省钱,也多半会购买这些二手货。

这引发了你的灵感,何不赚取中间的差额呢?打定主意后,等到五月, 便从银行提出一百元的存款,以每股一元,总数一百股做为事业的基础,这

一百元就是你的权益。

现在,请先记住一个名词——“分类帐”,或称“流水帐”,是指将每一笔交易各自记入借贷双方的应属科目下的作业程序。上面的交易,应该是:

借方

(资产)

贷方

(负债、股东权益)

但是,作为发展事业的基金,一百元未免不够用,经过仔细核算,并考虑它的风险性,你说服了同学,请他投资一千元,双方约定基本利率 10%, 外加 30%的红利,事后你又觉得,红利 30%似乎多了点,再度与对方沟通, 最后敲定,由你开出一张期票,限定某日连本带利一起归还。这时,你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负债、股东权益合计 $ 1100

注意!“资产=负债+股东权益① ”,的公式至此成立。

如此一来,资金的周转就灵活得多了。接下来就是收购旧冰箱的工作。总共购进五十二台,每台平均二十元,所需金额为 1040 元,所需金额为 1040

元,等于现金减少 1040 元,但商品部分增加了五十二台冰箱,此时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借方

(资产)

贷方

负债、股东权益

负债、股东权益合计 $ 110

两侧同样保持平衡。整个夏天,你把存货暂且放在家里的地下室,好不容易盼到九月,新学期开始,把五十二台冰箱全数推销出去,其中五十台以现金交易,另外二台赊账。

接着开始整理你的会计账目。首先,五十二台冰箱,每台售价五十元, 总计卖得二千六百元。其成本为 1040 元,其余利润 1560 元,可是当中的二台尚未收到货款,所以手上的现金只有二千五百元。赊欠部分,在会计学上称之为应收帐款。此时的资产负债表应该是:

借方 贷方

(资产)

现金 $ 2560

商品 $ 100 (冰箱)

负债、股东权益

期票 $ 1000

利润 $ 1560

股票 $ 100

资产合计 $ 2660 负债、股东权益合计 $ 2660

截止目前为止,你的事业尚且称得上一帆风顺。

可惜好景不常,虽然三番两次地催讨债款,赊帐的两名同学却自恃身材高大(他们是橄榄球校队队员),硬赖着不肯还钱,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之下,

① 股东权益:也称之为资本、所有者权益。

只好将它归列为呆帐,从利润中扣除一百元。结果,资产负债表变更如下:

借方

(资产)

贷方

(负债、股东权益)

现金 $ 2560

应收帐款

期票 $ 1000

利润 $ 100

股票 $ 100

资产合计 $ 2560 负债、股东权益合计 $ 2560

到了期票限期的那一天,你除了还给同学本金一千元,又另外付他六个月的利息 150 元,这笔利息同样从利润中扣除。

所以,这项事业最后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借方

(资产)

贷方

(负债、股东权益)

资产合计 $ 1410 负债、股东权益合计 $ 1410

依上表看来,你最初投资了一百元,结果赚到了 1310 元,其投资报酬是 1310

%,相当不错的成绩,以市场眼光来衡量,这支股票有上涨的可能性。事实上,如果真拥有这般商业头脑,自己不学会计也无所谓,干脆花钱请专家处理这类记帐工作。

资产负债表以这两个重要公式为依据,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的财务状况见表 3—1,以你的公司为例,它揭示了公司拥有什么,即公司的资产;公司欠什么人的债,即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净资产价值,即股东的权益。资产负债表上的各帐户在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在多数情况下是 12

月 31 日和 1 月 1 日),不能被结清而使其余额为零。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负债则是按债务到期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表 3 - 1 资产负债表

1992.12.31

单位:万元

资 产

流动资产现金

短期证券

应收帐款和票据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建筑物、机器设备减、累计折旧

土地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合计其他资产

$ 15.5

3.0

4.0

16.5

$ 39.0

$ 190.0

- 19.5

5.5

$ 176.0

收益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段时间中的获利情况。它与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在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收益表上的各帐户都会被结平,其余额为零。收益表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的坎索人,他们出租自己的奴隶, 都用收益表的。

最原始形式来记录他们的收入和费用。该种报表的一般关系式可表示为:

毛收入-总费用=净利润(损失) 这一表达式可派生出下列表达式:

营业利润(损失)=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合计式中,成本费用合计包括:

①销货成本

②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③折旧

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费用 净利润(损失)=税前利润-税金

净利润或净损失代表企业的净盈利状况。其通信被称之为“底线”(俗称净利,一般位于收益表的未行)。作为经营者,重要的是要时刻意识到你所真正赚得的是净利润,而不是营业利润。

参照下面的收益表(见表 3—2),你可以利用你的公司 1991 年、1992 年的比较数据,得出下列的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