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德 美

韩 琦

杜德美(Pierre Jartoux) 法国传教士。 1668 年生于法国昂布兰; 1720 年卒于中国北京。数学、植物学、地理学。

杜德美 19 岁入耶稣会,对数学极感兴趣。他不仅精于数学,对力学、天文学也非常娴熟。继白晋(J.Bouvet)、张诚(J.F.Gerbillon)等首批法国传教士之后,于 1701 年来华。那时,传教士正大有用武之地,杜德美恰逢其时。起初,他给一个皇子(康熙之子)讲解数学,在蒙养斋传授数学的西士中,亦有杜德美之名。由于杜德美表现出色,深得康熙帝的赏识。

继明末编纂《崇祯历书》之后,1708 年,又开始了一项规模更大、在科学上成绩也更卓著的伟业,那就是康熙年间全国范围内的大地测量,杜德美与雷孝思(J.B.Régis)、白晋受命主持了这项工作。杜德美被派往测量辽东、北直隶一带长城的经纬点;后来又与费隐(X.Fridelli)、山遥瞻(G.Bonjour)出长城直至哈密府的治所哈密,测量那一带的广大区域, 1712 年 1 月返回北京。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就留在北京。各省地图的拼接,赖杜德美集大成,1718 年全图告成。他曾向康熙建议,测量通过北京的子午线的长度。康熙年间,欧洲尚未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测量。雷孝思与杜德美已发现不同纬度之间其经线长度上下不同,事实上证实了地球为扁圆形,这是地理学上的一大贡献。不久,法国地理学家 J.B.B.唐维尔(d’ Anville)根据耶稣会士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制作了一套更完善的中国地 图,杜赫德(J.B.duHalde)《中华大帝国志》(1735)中的地图也吸收了耶稣会士的成果,这套地图直至 19 世纪末,在西方仍是有关中国地图的杰作。

在植物学方面,杜德美最为详细地描绘了人参的形态、药性、生长环境、分布区域,这是根据他在长白山一带进行大地测量时亲眼所见写成的, 故远比 17 世纪耶稣会士的记述准确。他还服用过人参,认为很有疗效。1711 年,他把记述人参的信发往法国,被收入《耶稣会士通信集》,1713 年又被转载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引起了欧洲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这封信的价值不仅在于描述的科学性,而且他由此推断,中国可能不一定是人参的唯一产地,和长白山地理纬度相近、环境相似的加拿大魁北克一带可能也出产人参。事隔 4 年,这一推断竟然得到了证实,而且西洋参的发现地正好在魁北克,发现者 J.F.拉菲托(Lafitau)是在读了杜德美的信后受到启发的。因此,杜德美在发现西洋参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方面,杜德美传入了 I.牛顿(Newton)与 J.格雷戈里(Gregory)

的三个无穷级数公式,这是西方数学中较新的成果。梅■成把杜德美的方法译入《赤水遗珍》中,作为《梅氏丛书辑要》的附录,称为“求周径密率捷法”和“求弦矢捷法”。这为计算圆周率和三角函数值提供了新的算法。由于杜德美只传入了三个无穷级数公式的结果,而没有介绍它们的推导过程与理论依据,这引起了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兴趣。明安图《割圆密率捷法》对无穷级数展开式作了研究,创立了六个级数展开式公式。后来,董■诚《割圆连比例图解》,项名达《象数一原》对此也进行了研究。

杜德美在华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如 1708 年在陕西、1711 年在北京的月食观测,有的被载入欧洲的有关著作中。

1714 年,他在一封信中回顾了自己在中国 13 年的生活:仅仅作为一个“工匠”,服务于皇上,或制造钟表,或测量长城,或教授数学,而没有做一点实际的传教工作。作为一个耶稣会士,对此他表示极为遗憾。但从他一生的工作来看,他个人的兴趣似乎全部在科学研究方面,而且也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