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大 椿
傅 芳
徐大椿 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年号洄溪道人。江苏吴江人。清康熙三十二年五月十五日(1693 年 6 月 18 日)生;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四日
( 1772 年 1 月 8 日)卒。中医学。
徐大椿家原为有声望的世家大族。祖父名■,康熙年间任翰林检讨, 参加纂修《明史》工作。大椿青年时习儒,为诸生。凡天文地理、音乐武术均有研究。20 岁时从学于周意庭先生,是年通过县试,后因故被革除生员资格。其时他的三弟患痞症,使他有机会与名医讲论医学并研制药物, 后四弟、五弟又相继病故,他的父亲也悲悼成疾,乃发奋研读医书。自《内经》以至元明医家著作,皆广求博采,精心钻研,50 年间,经他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达万余卷,可见其治学之勤。在临床中,治疗效果也好,因而医名鹊起,甚至怪症痼疾,亦多效验,远近慕名前来求治者很多。乾隆二十五年(1760),文华殿大学士蒋文恪患病,高宗召其入都为蒋诊治。徐氏检查后直言蒋氏的病已无药可救,高宗欣赏他的朴诚,欲留他在京工作,经再三恳求,才得返回故里,后隐居于吴山眉泉。乾隆三十六年十月又被召入京,其时徐氏正病卧在床,病稍愈,即由其子徐■陪同前往, 抵京三日后病逝。乃诏赐白金,赠儒林郎职。
徐氏生当康、乾盛世。其时,统治者为控制人们思想,一方面设科举、办学堂、兴八股以宣扬正统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对有碍清统治者之思想、言论严加控制和防范,限制言论、创作、出版的自由,故考据学盛行,此风亦严重影响医学界。徐氏鄙视这种以八股制艺求取功名利禄的道路,在他入学后的一次岁试时,因发泄这种厌恶情绪,而被学史开除。从此他摆脱了科举束缚,专心于医学的研究及古典医著的考证,旁及天文、历算、史地、音乐、武技、水利等。如在雍正二年修浚塘河,以及乾隆二十七年泄太湖下流时,政府曾采用徐氏建议,省工且有成效。
徐大椿治学态度严谨,主张“凡读书议论,必审其所以然之故,⋯⋯ 方不为邪说所误”(《医学源流论·邪说陷溺论》)。针对当时医界受明末温补学派影响,医生崇尚薛己、赵养葵、张景岳等温补说,用补成风, 并有执一二个温补方而通治百病者,因而著《医贯砭》予以评责,虽然不免有矫枉过正之言,但对纠正滥用温补之弊是有益的。他认为学习医学必须从源到流,重视理论学习,提倡先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以明经脉脏腑、药性之理及制方之义,然后博览《千金》、
《外台》以下各书,以取长补短,才不至为后世偏杂驳乱之书所惑。他更提倡在理论上力求“全体明”,于临床主张“精思历试”,重视理论联系
实际,并据此以撰“治人必考其验否论”之篇;他在《医学源流论·诊脉决生死论说》中说:“病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何能诊脉而即知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反映了他实事求是之精神。
在学术上,他提出“五脏之真精”是“元气之分体”,“元气之根本所在”在“命门”之说,阐明了元气与命门、脏腑的关系,他又将元气与生命的关系比喻为薪与火,置薪于火,薪尽火也灭。40 岁以前,人体是元气渐盛;40 岁以后,元气日减,故他治病很注意顾护元气。他说:“若夫有疾病而保全之法何如?盖元气虽自有所在,然实与脏腑相连属者也。⋯⋯ 故人之一身,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若夫预防之道,惟上工能虑在病前,不使其势已横而莫救,使元气克全,则自能■邪于外。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事生悔,此神而明之术也”, 可见徐氏采用祛邪安正和补气养正之法来顾护元气,是对扶正法之发挥。徐氏主张识病求因,他在《兰台轨范·序》中强调“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然后考其冶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从而批评了“自宋以还,无非阴阳气血,寒热补泻,诸肤廓笼统之谈”。
在用药方面,徐氏反对机械套用“药物归经”说,认为“以某药为能治某经之病则可,以某药为独治某经则不可;谓某经之病当用某药则可; 谓某药不复入他经则不可”。“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 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凡此,均切合实用的原则。此外, 他还主张用药宜清淡,治病方法不应单用汤药,反对标新立异,应以针、砭、熨、引、按摩诸法配合,这在临床上有积极意义。
徐氏也是医学史上敢于直言不讳评述古代医家得失的第一人。但徐氏过于尊经崇古,如其说“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本身学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当时医学的发展,他迷信鬼神、占卜等,并且崇信服石说亦为后世所诟评。徐氏所撰医学著作有 7 种:《难经经释》2 卷(1727),《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 卷(1736),《医贯砭》2 卷(1741),《医学源流论》2 卷(1757),《伤寒论类方》1 卷(1759),
《兰台轨范》 8 卷(1764),《慎疾刍言》(又名《医砭》)1 卷(1769)。评注前人的著述则有《外科正宗》、《评叶氏临证指南》;徐氏经治案例, 由后人整理而成的医案著作 1 种,即《洄溪医案》;另有未刊稿本《管见集》。后人辑刊或托名为徐氏撰著的医书如《内经诠释》,《杂病证治》,
《女科医案》等共 16 种。医学丛书则有徐氏医书三种、六种、八种、十六
种等八种(其中包括 1988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之《徐大椿医书全集》点
校本)。非医学著作有《乐府传声》、《道德经》等 10 种。其中文学著作
《洄溪道情》颇受读者称誉;而其《时文叹》一篇,揭露八股文的弊端, 亦为世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