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山
蔡 景 峰
傅山 字青主,号公它、朱衣道人、啬庐等。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卒。中医学、妇产科学。
傅山生于明末的书香门第,祖父是进士,父亲为贡生。傅山自幼广读群书,14 岁中秀才,深受当时山西督学文太清、袁继咸等人的器重和赏识。崇祯年间,政治腐败,政客倾轧加剧。袁继咸受政敌的诬陷下狱,傅山为其入京奔走营救,使袁得以获释。明王朝复灭以后,傅山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于顺治十一年(1654)因此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即托志于写作,擅诗词杂文,尤工于画,然而他在医学上更是远近闻名。入清以后,家境日趋衰落,傅山遂以医为生。他在一份“行医招贴”上自称“儒医”,善治男女杂症,兼理内伤外感,“不发空言,见诸实效”。在所有临证各科中,他尤精于治妇女疾病。著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其男科并非现代的“男性学”,而是一般的杂病内外科,包括传染性疾病等伤寒科目在内。
傅山的主要成就是在妇产科方面。他的《傅青主女科》篇幅虽然不大, 全书 2 卷 10 门,却包括了妇产科带下、月经、妊娠、生理和病理产科 80 证,83 个方子。他临证的特点,是辨证细致认真,主张全面分析病情,观察患者各种表现,根据这些观察所取得的资料,全面分析,从而判断病情。傅山临证时一般不诊脉,这在中医传统诊断法中是少见的,也与古人“四诊合参”的见解是相违背的。但是它体现了傅山”谈症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的风格。他认为,一般而论,症候表现在诊断中具有决定意义,傅山舍脉而从证,具有自己突出的特色。那么,傅山并非不通脉理,相反,他对脉学有深入的研究,只是在关键时刻,他才采取脉证互参的诊断方法。例如,他指出妇女心情不畅者,嫉妒者,常导致不孕,此时, 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可兹判断病情,则必须依脉判断。他指出,此种不孕妇人与常人脉象不同,正常妇女,脉象必然“心脉流利而滑,脾脉舒徐而和,肾脉旺大而鼓指”,而心情抑郁之妇女,其三部脉也必然出现郁脉, 亦即心、肝、肾三部脉皆郁。傅山强调一般没有其他症候可资依据,只有舍证从脉,足见他在临证中的灵活性。
傅山对妇女的生理和病理,正常生育与病态生育,都有深入的研究。如对妇女不育症,他提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身体过度消瘦、过度肥胖、精神抑郁嫉忌、犯有与结核病相似的骨蒸夜热等多种因素,并且深入分析了这些病因导致不孕的机制,相当中肯。如指出肥胖不孕者,其体内
脂肪积聚,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对妒嫉不孕,则指出因精神因素导致体内与生育有关的任、带诸脉不通,阻塞胞胎之门等等,都是十分合乎情理的。对于妇女的生理变异,他也有细致的观察。如妇人月经,数月一行, 如果没有其他任何症状,而经行期间一切表现又与正常妇人无异,他指出这种状态并非病态,而是一种生理现象。
傅山所著“产后篇”两卷,专门论述产后妇女的调理。他认为人体患病,皆起于“气血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此种虚衰尤甚。对产后各种疑难杂症,均立有法则,以便于遵循。
《傅青主女科》是一部妇产科学的手册,简明、扼要、实用,在中医妇人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道光年间付梓以后,短短不到一个世纪里,翻刻版本达 40 多种,可见它的价值!由于傅山医术高明,尤对女科有突出贡献,受到人民的尊敬,誉为“仙医”、“神医”。他所拟的方剂如完带汤、引精止血汤、固本止崩汤、两地汤、通乳丹等,至今仍为一些临床家所采用。
傅山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终生坚持不为清廷服务。由于他的声誉及博学,曾被荐为康熙帝的博学鸿儒,但他坚拒不受,朝廷强行肩舆入京,他仍住在旅邸称病。最后,清廷只好赐他为“内阁中书舍人”放归故里。对于患者,他则是认真负责,曾说过:“凡歪好胡混文章子,从他妄行,不过出丑惹笑。若医药之道,偶尔撞着一遭,即得意以为圣人复出,不易吾言,留其说于人间,为害不小。处一得意之方,亦须一味味千锤百炼。” “卤莽应接,正非医王救济本旨。”其中可能也含有政治影射的味道,但由此也可见他对医药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