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源
艾 素 珍
魏源 原名远达,号良图,字默深、墨生,又字汉士,法名菩萨戒弟子魏承贯。湖南人。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 年 4 月 23 日)
生于湖南隆回;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 年 3 月 26 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地理学。
魏源祖籍江西,元末移居湖南长沙,明永乐年间迁居至湖南邵阳。魏源的祖父孝立公(1732—1804)承其祖业,农商互补,家庭比较富裕。孝立公为人慷慨好施。魏源的父亲魏邦鲁(1768—1831)性慷慨,好读书和游览。历任江苏嘉定、吴江等地巡检,宝山水利主簿等职。魏源为其第二子。魏源幼年时,家道中落,生活十分困难。魏源自小爱读书。6 岁进私塾。家贫,夜燃豆秸,母织子读。9 岁,应县童子试,因以“腹内孕乾坤” 对“杯中含太极”而使考官大为惊叹。14 岁,参加县学入学考试,名列前茅,被称为神童之一。三年后,回乡教书,方园百里,颇有文名。此后, 随姚学■学宋儒之学,从刘逢禄学《公羊》。中年后,充任督抚幕府,广泛浏览并搜集前人著作,并和一些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人士龚自珍、林则徐等相识而成至友,与他们一起研究一些社会问题。1822 年,应顺天乡试, 中举人第二名。后屡试未中,花钱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因此得以博览内阁藏书,熟悉历代掌故。1845 年,中进士,先后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两淮盐运司海州分司运判,高邮州知州等职。1853 年,因迟误驿报而被革职。后虽经保举复职,终无意仕途,入僧院参禅。
魏源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外国列强接踵入侵的动荡年代。剧烈的社会变化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时,他坚决支持禁烟,并在浙江亲自参加抗英战斗。鸦片战争的失败,友人林则徐的贬谪, 更激发了他的救国热情。他坚决主张变革,反对“闭关自守”,认为“变革愈尽,便民愈甚”。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他开辟了中国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时代新风,为此后忧国忧民的志士指出了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魏源作为地理学家的最突出贡献就是撰写了《海国图志》这一巨著。关于《海国图志》的写作目的,魏源在“自序”中写道:“是书何以作?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可见, 魏源决心为人们指明御侮图强之道、兴国安邦之策。
魏源的好友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曾组织译员,根据 1836 年伦敦出版的慕瑞(Murry)著《世界地理大全》(Cyclopaedia ofgeography) 等书,编译成《四洲志》,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情况。全书
约 9 万字。林则徐离粤以后,把多年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的初稿交给魏源。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大加增补,完成《海国图志》,初版(1842) 50 卷,近 50 万字;1847 年增为 60 卷;1852 年再增补成 100 卷,字数达
90 万字。这部著作,倾注了魏源 10 多年的心血。他参阅了大量的资料, 主要有三类:其一,历代史志,主要有《明史》、《元史》、《宋史》、
《梁书》等;其二,元明以来的域外地理志和国外闻见录,主要有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谢清高《海录》、张燮《东西洋考》、黄衷《海语》、刘键《庭闻录》等;其三,外国人的著作,如艾儒略(J.Aleni)《职方外纪》、南怀仁(F.Verbiest)《坤舆图说》、■理哲(R. Q. Way)《地球图说》等。注重吸收外国人的材料,是《海国图志》的特色之一,正如魏源所说:“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海国图志》宏篇巨幅,内容非常丰富。它以介绍各国地理为主,但不局限于地理,广及历史、政治、技术等多方面,堪称一部世界知识百科全书。
《海国图志》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名著。它的主要贡献是:其一,突破“中国是天下中心”的陈腐落后观念,代之以近代意义的世界观念。在地图的安排上,先地球全图,标明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接着各洲总图;最后才是各国分图。这种层次分明的安排,完全突破“中土居大地之中”的旧观念,首先从整体位置上展现了世界分布, 科学地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大小。卷五至卷七十,则通过对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介绍以及物力、人力、军力的对比,帮助人们打破旧的“世界”观念。第二,传播了近代地理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地球天文论》中,介绍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世界知识,如地球形状、潮汐理论、雷电成因、地球经纬度、南北二极、四季成因等。这些内容是魏源根据传教士的论著编成的,但完全摒弃了其神学部分。这些丰富而新颖的地理知识,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第三,介绍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识。魏源清楚地认识到:“儒者著书,惟知九州以内,至于塞外诸蕃,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则若有若无。”《海国图志》引用了不少国人所鲜见的材料,又坚持“以夷人谈夷地”的原则,从而展现了当时中国学术界最为先进的世界地理知识。如书中所用香港英国公司绘制的地图,“在当时实为最详尽之世界地图”。正如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讲的:“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指《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始。”
《海国图志》出版后,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海国图志》曾传入俄国、英国、日本和朝鲜,并被译成日、英、俄等几种文字。而受《海国图志》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它是幕府末传入日本的书籍中最著名的,在日本的翻刻本达 20 多种。促进了日本对世界
的了解,对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有一定影响。
魏源还是一位旅行家。他一生极喜游览名山大川,并写下了大量游山水的诗和游记。魏源“少年好远游,曾踞祝融之峰最上头”,并发愿“从此芒鞋踏九州,到处山水呈真面”。一生中若得空闲,便出游,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东到定海普陀山,南到香港、澳门,西到甘肃嘉峪关,西南到四川,东北到山海关。他曾游历了庐山、泰山、恒山、华山、衡山、嵩山、黄山、天台山、雁荡山、普陀山、天目山、武夷山、九华山、五台山、太行山、中条山、盘山、王屋山、九龙山等名山,常徘徊于江湖之间,北尽黄渭、龙门,南游西江、阳朔,西溯嘉陵、三峡。55 岁时,还作了一次半年之久、行程 8 千里的漫游,遍历南中国 7 个省区。魏源自谓:“州有九,游其八;岳有五,登其四。”他不仅知“游山乐”,而且知“游山学”。在旅行中,他非常注意观览山川的形貌,并把它们进行对比。他在“衡岳吟”一诗中写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如此生动的诗句的。
魏源的著作很多,内容也很丰富。除《海国图志》外,还有《元史新编》95 卷,《圣武记》14 卷,《屯防志》、《凤凰厅志》等。此外,还主编了《皇朝经世文编》12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