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航海图》与《针位篇》

《郑和航海图》现存《武备志》中,全称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图上表现的针路、航程、地理等内容,与郑和船队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情况相符合。这是我国最早的针路海图,在中国地图

学史上独占鳌头。自太仓去忽鲁谟斯,共载针路 56 条,由忽鲁谟斯回太仓,

有针路 53 条。还绘有沿海岸的山峰、河流、港湾、居民点和岛礁沙滩。在某些地方还绘有城垣、官署、庙宇、宝塔、桥梁等。这些地理内容与航海有密切关系,有的可作陆标导航,港湾可供船只停泊,而礁石沙滩在航行时需要回避。图中收录地名 500 多个,其中外国地名约占 3/5 弱,超过《岭外代答》、《诸番志》和《岛夷志略》。这说明,郑和远航使我国对东非地理的认识较前有了进步。郑和以前,人们对我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认识不很明确,未能作出区别,常常笼统地称呼“长沙、石塘数万里”或“千里长沙、万里石塘”。《郑和航海图》则作了明确的区别:“石塘”指西沙群岛;“万生(里)石塘屿”指南沙群岛;“石星石塘”指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画法上也有区别:“石塘”与“万里石塘屿”均作岛礁状,而“石星石塘”以小圈与略大圈交替表示,很可能反映水中的暗沙。可见,郑和航行也促进了人们对我国南海诸岛的深入认识。

《针位篇》是郑和航行时详细记录航程中罗盘针所指方位的书,相当于一本航海手册,很有用,可惜早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