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在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虽不相近,但有以下共同特点:①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又名维生素原)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中。②它们在机体内不提供热能,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结构成份,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即可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但绝对不可缺少。③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数量极少(维生素 D 例外),必须由食物提供。

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至一定程度,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 A 缺乏可患夜盲症,儿童缺乏维生素 D 可患佝偻病,尼克酸缺乏可患癫皮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各种维生素也各具独特作用,按其溶解性,常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的有维生素 A、D、E、K 等;水溶性维生素有 B 1 、B 2 、B 6 、B 12 、C、烟酸及叶酸等。

维生素对增强抵抗力,调整机体代谢和防止衰老有一定作用。机体衰老的一些表现常与某些维生素缺乏症症状近似,如: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角化,肌肉萎缩,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等,所以说维生素对老年人十分重要。

  1. 维生素 A

维生素 A 包括维生素 A 1 与 A 2 ,它们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β -胡萝卜素及其它类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 A,称之为维生素 A 原,它们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

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类色素,它们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颜色有黄、橙、红、绿、紫色等,水果及蔬菜的颜色越深,其含量越高。

维生素 A 对人的上皮组织、视力及抵抗力很重要。如缺乏,眼睛的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者可患夜盲症及于眼病。维生素 A 缺乏,还可出现皮肤毛囊角化,如影响到呼吸道粘膜,则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视

黄酸(维生素 A 酸)类物质,有延缓或阻止癌前病变,防止化学致癌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于上皮组织肿瘤的辅助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

动物肝脏及蛋黄中,含维生素 A 最丰富,奶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而胡萝卜、菠菜、油菜、芹菜、辣椒、杏、柿子等新鲜蔬菜及水果中,含胡萝卜素(维生素 A 原)较丰富,如每日注意适量选食,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 A 缺乏。老年人每日维生素 A 供给量定为 800 微克视黄醇当量。

  1. 维生素 D

维生素 D 是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它在人类营养中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影响骨胳钙化,防止佝偻病和成人骨软化症的作用。

维生素 D 有 D 2 和 D 3 两种形式。维生素 D 2 是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维生素 D 3 是皮肤内的 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维生素 D 2 和 D 3 的生理功能相同。

潍生素 D 缺乏时,成人可患骨软化症,多见于妊娠、授乳及老年期的女性,表现为骨软化、变形、容易发生骨折,病人常有下肢或背部的类风湿样疼痛。缺乏维生素 D 还可以引起手足搐搦症、劳累及受凉时易诱发。

维生素 D 在食物中与维生素 A 并存,天然食物中维生素 D 含量较低,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中含量相对较多,鱼肝油中含量特别丰富。

老年人维生素 D 供给量力每日 10 微克,即 400 国际单位。由于日光直接照射皮肤可产生维生素 D 3 ,所以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不易发生缺乏。体弱多病及肝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可发生维生素 D 缺乏,故应在家人的阶助下,出户外晒晒太阳,并适量进食一些鱼肝油、海鱼、肝、蛋等食物。

  1. 维生素 E

维生素 E 指生育酚类,多年来,维生素 E 被作为抗不育维生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 E 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它能抑制细胞膜上和细胞内的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故维生素 E 可保护人体细胞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也能防止维生素 A、C 的氧化,从而保证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 E 的抗氧化特性还表现在它能防止脂褐质的形成。脂褐质常聚集在脂肪组织中,是各种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分解物,是细胞排泄下出的废物,积聚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故脂褐质的聚集是衰老过程的特征。维生素 E 可防止脂褐质形成,故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老年人维生素 E 的需要量较一般成年人高,供给量为每日 12 毫克(成年人每日 10 毫克)。

维生素 E 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绿色植物及种子胚芽是维生素 E 的最丰富的来源。植物油中维生素 E 含量较高,某些谷类、坚果、肉、奶、蛋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E。植物油中含量以豆油最高,其次为棉籽油、芝麻油、菜籽泊、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花生油。

正常进食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 E 缺乏症。值得注意的是,不宜过量服用维生素 E 胶丸,因为每日摄入维生素 E 达到 300—600 毫克时,可引起胃肠道

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4.维生素 B 1

维生素 B 1 又称硫胺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是机体内整个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关键物质。它参与糖类代谢,对生长发育,神经肌肉功能的完整,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食欲维持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 B 1 缺乏的初期症状为:疲乏、淡漠、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

沮丧、腿麻木、心电图异常等。伽不及时补充,可发展为脚气病。这里所指脚气病,与霉菌感染所致的脚气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病。轻症为肌肉酸痛,手指、脚趾麻木,厌食等;重症可出现水肿,心动过速,气喘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由于神经瘫痪和肌肉萎缩出现垂腕、垂足等症状。粮谷类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是维生素 B 1 的主要来源,多集中在粮谷粒

的外膜层及胚芽部分。所以加工不过分精细的糙米和黑面中,含维生素 B 1 较多;精白米或富强粉中,含量较低。米糠、麦麸中富含硫胺素。黄豆、小豆、花生、核桃、芝麻中也含较丰富的硫胺素。动物性食物中,猪肉较其它肉类含量高。

老年人每日维生素 B 1 供给量为 1.0—1.3 毫克。只要注意不长期以精白

米面为主食,并注意副食的合理搭配,一般不会发生缺乏症。

大米在淘洗过程中可丢失维生素 B 1 30—60%,B 2 和尼克酸可丢失 20— 25%,并丢失部分矿物质。所以淘米时不要过多搓洗,不要长期浸泡,以免营养素大量丢失。作油条时由于加碱和高温,维生素 B 1 可全部损失。

由于维生素 B 1 、B 2 和 C 在碱性环境中易被分解破坏,故烹调时应尽量避免加碱,有些人喜欢在熬粥时加少量碱面,这个习惯一定要改正。另外, 茶叶中含有一种对热稳定的硫胺素分解酶,当大量饮茶或咀嚼茶叶时,将影响硫胺素的吸收,也应注意。

  1. 维生素 B 2

维生素 B 2 又名核黄素,它在体内可转化为核黄素 5’一磷酸(FMP)、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吟二核苷酸(FAD),它们是多种氧化酶系统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细胞代谢呼吸链的重要反应中,起控制作用。或直接参与氧化反应,或参与更加复杂的电子传递系统,因此,核黄素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的代谢中,均起重要作用。可逐步释放能量供细胞应用。核黄素与热能代谢直接有关,人体摄入热能越多,核黄素的需要量也越高。此外,核黄素还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产生、红细胞的形成及铁在人体中的代谢有关。

如维生素 B 2 缺乏,人容易感到疲乏,眼、口、舌和皮肤可发生炎症反

应,伤口可愈合不良,并可患贫血。如:眼睛羞光、视物模糊、患脸缘炎; 口腔患口角炎、唇炎;舌肿胀疼痛,以至出现地图舌;皮肤患脂溢性皮炎, 常见于鼻翼两侧,男性可患阴囊皮肤炎症。维生素 B 2 缺乏还可影响生长发育。

动物性食物一般含核黄素较高,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等含量最丰富, 但由于它们含胆固醇量也高,故老年人不宜大量进食。奶类及蛋类含量亦较高,可适量食用。豆类及许多新鲜绿叶蔬菜核黄素含量高于谷类食物,也应注意多选食。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核黄素来源于粮豆类,但常因加工而有一定损失,且这些食物中核黄素含量并不丰富,如不能经常食用蛋类、奶类等

动物性食品,容易缺乏核黄素。为了保障健康,我国规定可以在面粉中强化核黄素(4~5mg/kg),用以生产面包或饼干,如市售的维生素面包,就是这类产品之一。有素食习惯的人或膳食中摄入核黄素不足的人可适量选食。老年人维生素 B 2 每日供给量为 1.0~1.3 毫克。

  1. 尼克酸

尼克酸又名烟酸,早在 1867 年就已从尼克丁中制得,1945 年发现色氨酸是尼克酸的前体物。

尼克酸在小肠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并转化为辅酶Ⅰ(NAD)和辅酶Ⅱ

(NADP),NAD 和 NADP 是两种重要的辅酶,在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释放上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此外,尼克酸在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据报告,尼克酸可降低体内胆固醇的水平。人类缺乏尼克酸可患癫皮病,曾广泛发生在以上米为主粮的地区,因为

玉米中所含尼克酸多呈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用碱处理后,可使大量尼克酸从结合型中游离,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癞皮病的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及痴呆,即所渭三“D”症状。皮炎多呈对称性,分布于身体暴露和易受摩擦的部位,皮炎初始如同晒太阳过度引起的灼伤,皮肤发红、发痒,可有水泡和溃疡,随后转为红棕色、表皮粗糙、脱屑、过度角化,双颊色素沉着、呈蝴蝶样分布,发炎部位也可因感染而糜烂。胃肠道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舌与口腔疼痛、水肿, 可有杨梅舌或地图舌。严重缺乏可有精神症状,如急躁、抑郁、失眠或昏睡、木僵,以至发展为痴呆症。

尼克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动物性食物中以尼克酰胺为主,植物性食物中以尼克酸为主,两种活性相等。谷类、豆类、肉类、鱼类及坚果类(如花生)中含量最丰富,可适量选用;奶、蛋中含量虽不高,但含色氨酸较多,可转化为尼克酸;肝、肾中含量很丰富,但老年人不宜多食。

如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食物的合理调配,一般不会发生尼克酸缺乏症, 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目前已改种含游离型尼克酸较高的品种,并注意玉米类食品的加工方法,故典型的癞皮病在我国已不多见。老年人每日膳食中尼克酸供给量为 10~13 毫克。

  1. 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其缺乏病——坏血病早在公元前 1550 年就被发现。

维生素 C 可促进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是连接细胞的重要成分,缺乏维生素 C 时,将影响胶原合成,使创伤愈合延缓,微血管脆弱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维生素 C 还可促进钙、铁和叶酸的吸收和利用。叶酸是维生素,由于绿叶中含量较高,故被命名为叶酸,它是血红素形成所必需的, 所以治疗缺铁性贫血和巨红细胞性贫血时,应加大维生素 C 的摄入量。

维生素 C 可防止或延缓维生素 A、E 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并阻止有害于人体的某些过氧化物的形成。它还参与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并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维生素 C 在人体内的贮存约可供 3 个月所需,因此当膳食中长期缺乏抗坏血酸时,可导致坏血病。此病的早期症状是:疲乏、急躁、牙龈疼痛出血、皮下出血等,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 C,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致牙床溃烂,牙齿松动,皮下大片青肿、全身内出血等,可因心衰及严重内出血而致猝死。

维生素 C 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如食部每 100 克的西红柿、心里美萝卜、水萝卜和黄瓜分别含维生素 C19 毫克、23 毫克、45 毫克、9 毫克;油菜、绿苋菜和大白菜含维生素C 为 36 毫克、47 毫克、28 毫克;新鲜大枣、柑桔、西瓜含维生素 C 分别为: 243 毫克、35 毫克、6 毫克;某些野果如:刺梨、沙棘、猕猴桃和酸枣等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如中华猕猴桃和沙棘,维生素 C 含量分别为 62 毫克和160 毫克。

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维生素 C 供给量为 60 毫克,在夏秋两季是蔬菜水果的旺季,应多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C,在春冬两季是蔬菜水果的淡季,可饮用鲜果汁类饮料如:天然椰子汁、芒果汁、果茶及沙棘饮料等,也可适当补充些维生素 C 片剂。

维生素 C 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应注意不可长期大剂量摄入,如每日摄入达 2~8 克以上时,将出现恶心、腹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红细胞破坏及患泌尿系统结石。另外烹调加工可增加维生素 C 的损失,故西红柿、萝卜和黄瓜等蔬菜可洗净生食,以增加人体对维生素 C 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