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事做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无事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之于学习的一种状态,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现阶段,究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在课堂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因而不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主动完成作业,学无所得,对教师的教无兴趣,这部分学生处于无事做——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的恶性循环中,初中实施义务教育后对 600 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和有效学习时间即有事做的时间的调查,结果如表一、表二:

表一 学生课堂上无事做状况调查统计表

项目

基本听不懂

教师安排不当

已掌握所教的内容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

总计

人数

160

236

46

78

520

百分比

26.7

39.3

7.7

13

86.7

注:教师安排不当而无事做指只有少数学生有事做,多数学生无事做。

表二 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分布表

时间区间

(分钟)

0

| 5

5

| 10

10

| 15

15

| 20

20

| 25

25

| 30

30

| 35

35

| 40

40

| 45

平均

人数

3

50

63

72

85 114 137 70

6

24.7

百分比

0.5

8.3

10.5

12

14.2

19

22.8

11.7

1

54.9

  1. 由表一、表二可以看出,因课堂听不懂和已掌握所教内容而课堂处于无事做状态的学生为 207 人,占 34.3%,这与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在 20 分钟

以下的学生数 188 人比较接近,因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也自学,所以有一定差异,即使是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数学遇到了困难后无法克服,逐步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1. 由表二可知,有效学习时间在 35 分钟以上的仅 76 人,占 12.1%,这说明仅有 12.1%的学生有较高的课堂学习效率。

  2. 由表一可以看出有 39.3%的学生因教师的安排不当造成了学习时间的浪费。

  3. 由表二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平均有效学习时间仅 24.7 分钟,占课堂

45 分钟的 54.9%,这说明多数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学生差异迅速扩大的新情况面前束手无策,仍是用老一套办法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而不能兼顾不

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