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课堂讲解

  1. 简要提示自学过程:

①从两例子 S=60t、A=πr2 中,60、π均为常量,而 S、 t 则可取不同数值 ⇒ 常量(常数)、变量概念,接着提问一名差生:什么叫常量、变量? 然后教师再提问简评自学中完成的练习题 1。

②教师讲解例3、例4,从而由变量间的关系 ⇒ 函数概念(让一名学生讲述概念内容),对“x 在某一范围内”、“y 有唯一确定的值”、“对应” 等关键词或句要说明解释。接着引导归纳例 1 中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类型: 整式、分式、根式。如何求自变量范围,在课本提示的“注意”中强调考虑“实际范围”,对求函数值只简单提示,最后提问练习题 2;

  1. 分别提问差、中、好学生,讨论本节重难点是什么?是否突破?由学生讲,教师提示,再由学生来发现重点:四个概念的理解、求函数自变量范围;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再提问自学中存在的疑问。学生即提出:练习

1(3)正n边形的内角a与边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α = (n − 2)·180° 中的变量

n

是指 a、n,那么如果说变量是 a 与 n- 2 是否对?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否其它类型?教师针对学生疑问举例说明,对函数自变量的范围及对数式的类型进行说明,从而完善初中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题型。接着教师再举较

1

难的例子:求y = lg x 、y =

中自变量x的范围。由教师讲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