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指老师利用很短的时间,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所做的一段承上启下的导言。导言虽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环节却要充分体现。有句成语叫做:“善始者事过半”,如何通过导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处于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这需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根据《自学指导教学法》的特点,常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 总结式:一般情况下,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继续和深入。所以在概述中用简短的语言总结概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旧知识的联系,及还要学习什么内容。这种概述方法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使得新旧知识自然地过渡。

  2. 对比式:根据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运用启发对比式的概述,使学生首先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似乎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产生急于打开书本进行阅读的心理。

例如,在学习查立方表这课内容时,这样概述:如果查一个数的平方, 可在 N 的直行查头两位有效数字,在 N 的横行查第三位有效数字,当有第四位有效数字时,要用到“修正值”。当要查的数是表外数时,我们可遵循“把底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位。”那么查一个数的立方是不是也用这种方法,当查表外数时遵循什么规律呢?与查一个数的平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这样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象多项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教学内容都可用此法概述。

  1. 设疑式:根据课本内容,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激发学生急于了解问题实质而阅读课本。

例如在学习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方程解法时,提出这样问题:我们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当方程中含有以常数为分母时,怎样解决呢? 同学们一读就懂,但一解就错(同学们疑惑不解),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解错呢?(容易在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漏乘,或者分子是多项式而前边是负号时,去分母后只给第一项变号), 请同学们阅读后,自己查找原因。这就使同学们急于找出易出错的原因而认真阅读课本。

  1. 任务式:对于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常借概述内容向同学们布置任务,要求自读后,找同学到前面谈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和其他同学补充, 这更易调动学生自读的情绪,使之很好完成本节内容。

概述这一环节虽然仅是一节课的开头,但它对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好坏却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