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注意讲的是列宁多大时候的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事。弄懂“做客” 的意思:到别人家,自己是客人。提醒学生“做客”的“做”,是“做工” 的“做”。然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列宁小时候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发生了什么事。(一只花瓶打碎了。)
问:姑妈家的花瓶是怎么打碎的?要抓住“不小心”这个词,使学生知道,在捉迷藏的时候,列宁没留神,碰了一下桌子,桌子一晃动,花瓶掉到地上,打碎了。由“不小心”这个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然后,自由读第二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列宁在姑妈家玩的时候,不小心
打碎了一只花瓶。
(四)指名读第三段,想想这段一共有几句话。
问:第一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没注意打碎花瓶,还在互相追赶。要抓住“正玩得起劲”“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等词语,使学生明白这时表兄弟、表姐妹都没有发现列宁打碎了花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注意” “互相”在句子中的意思。
问:第二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看到了,问花瓶是谁打碎的。要指导学生读好姑妈的话,读出疑问的语气。
问:第三、四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的回答。表兄弟、表姐妹的回答用的是感叹号,说明语气十分肯定,要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呢?要让学生注意,虽然答话相同,但是低声说的, 后面用了句号,语气不十分肯定。因为列宁是顺着表兄弟、表姐妹的话说的, 他知道自己说了谎,所以不敢大声回答姑妈的问话。通过“低声说”和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列宁不是爱说谎的孩子。
问:第五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笑着说的话。要让学生知道,姑妈嘴上这样说,但心里明白花瓶是小孩子打碎的。
问:第六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听了姑妈的话的反应。
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因为列宁正在为自己说了谎感到难为情,所以他没有笑。这又可以看出列宁一向是个诚实的孩子。
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先讲花瓶打碎后孩子们没有注意,再讲姑妈知道了问是谁打碎的,接着讲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然后讲姑妈听了孩子们的回答说的话,最后讲孩子们的不同反应叙述的顺序十分清楚,句与句的联系十分紧密。
问:这段主要说了什么?主要说的是列宁当时没有告诉姑妈花瓶是他打碎的。
读讲这一段,要指导学生观察挂图、投影片或课文插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四段。
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决心改正错误?“不说话”“不高兴”说明心里难过。“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说明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 决心改正错误。
再自由读这一段,知道主要说的是列宁写信向姑妈认错。
(六)指名读第五段。
问:姑妈在信上说了什么? “你做错了事”,这里的“事”指什么?(指打碎花瓶和说了谎话) 想想看,列宁在给姑妈的信上说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从
“妈妈叫他写封信⋯⋯承认自己说了谎”和姑妈回信的内容可以知道) 再自由读第五段,知道说的是姑妈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七)自己读全文,再联系实际说说向列宁学习什么。
(八)作业:
读两遍课文。练习把花瓶是怎样打碎的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