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激发情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不仅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应该善于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这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低年级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并且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 教师必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 创设最佳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情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图画引起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然后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俩的故事,是什么事呢?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转化为阅读的热情和动力。
(二)创设情境,强化感知和理解
当一组组动态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惊喜、兴奋、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感觉。他们看得认真、仔细,仿佛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图中的羊一侧身进了矮门,而骆驼跪下了腿,低下了头,拼命往里钻, 可还是进不去。这时再与有感情地朗读相配合,强化了感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三)设计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童趣,激发兴趣。对本课巩固性的练习尽量以游戏的形式出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如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有一位小同学遇到难题了,我们快来帮助他好吗?”并出示这位同学因遇到困难正冥思苦想的图片,学生们跃跃欲试,使学生在认真答题的同时,受到了关心他人,帮助别人的思想教育。再如:巩固字形的练习我则以《小小邮递员》的形式进行。学生们为了争当优秀邮递员,认真听,仔细想,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工具学科,要想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 必须进行训练,在反复训练和实践中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读、思、议、练相结合,把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增加学生读书、练习、交流的时间,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动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多动笔,如用直线画吃树叶情况的句子,在动词下用黑点标出来,重点段按课文内容填空,给每位学生训练时间,使每位学生都有同等的训练机会。最后,以阅读为基础,创设情境,看图说话。让学生看图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第一段说说小鸡和小鸭会争论什么。这是训练学生表达的最佳契机,也是发展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五)运用演示法,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像本课的“大摇大摆”,既不能下定义,也不能以词解词,所以应采用演示法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使学生易于接受。学生通过自己表演“大摇大摆”的样子,体会到羊神气、从容的神态,并通过朗读很好地表现出来。
总之,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这种积极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都诱发了出来,达到教与学的协调,形成一支优美
和谐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