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每篇课文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骆驼和羊》这篇课文寓意深刻,一些词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反复琢磨,我把教学重点、难点放在第二段和第四段。

因此,在第一段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一般的串讲式的教法,而是让学生直接带着“骆驼和羊为什么争论起来”这一问题来阅读,使学生通过他们的两次对话,理解骆驼和羊都在夸自己好,互不服气。

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段,一些词句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讲读第二段时,图文密切配合,并利用板画和动态图片减缓坡度,突破难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些什么?从图上感知高好还是矮好,再来看书上是怎样讲的。在读书过程中,提出“围墙”“茂盛”两个新词和“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两个重点句子。然后通过看图,加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如,“围墙是什么,你能从图上指出来吗?”再如,在理解羊吃树叶的句子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老师说:“羊吃树叶时做了一连串的动作,我们一起找找写羊动作的词好吗?”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说:“比如‘抬起’的‘抬’,自己找找还有其它词吗?”动态的画面把羊吃力的样子活生生展示在学生面前,他们跃跃欲试,准确地找出“趴在”的“趴”, “伸长”的“伸”。动态的图画与形象的文字的密切配合,不仅降低了难度, 使学生对动词易于理解,在这里还渗透了学法的指导。这时,我又问道:“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了什么?”学生便很好地读出羊费劲的语气。在朗读全段以后,我进一步提问:骆驼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认真思考后知道了骆驼不费力地吃到树叶,而羊怎么也吃不到树叶,证明高比矮好。

这样在整段的教学中,观中有思,以观带读,以读促思,观、读、思结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二、三段叙述顺序和叙述方法基本相同。所以在学生掌握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段又是本课的重点段。我让学生在熟读老牛的话的基础上,联系上文,理解骆驼和羊各有什么长处,什么短处,并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错在哪儿,即“骆驼看到自己的什么长处,没看到什么短处;羊看到自己什么长处, 看不到什么短处。”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并通过课堂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检查学生对重点段的掌握情况,使课堂训练扎扎实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