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进行历史“体系化”教学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因为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要有机地叙述各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并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就为高中阶段进行历史“系统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因而有了可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历史处于“副科”的地位,被“理所当然”地忽视。仅追求将历史知识“复印”在记忆中以“应付考试”的利益驱动等等诸多原因,使上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落实大打折扣。

在“分数”的背后,包含着的种种弊端——不完美或不正确的认识、不完善或不良的习惯、方法,自然是无可避免地随着学生升入高中,继续障碍着他的“历史学习”。

在“高考”面前经受检验,理科生可不考历史,而文科生的难以通过则是可以想见的了。

况且,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这又应如何实现呢?它也是高考的一项考查内容啊!

因此,如何通过教学使“历史的本来”在思维的行程中“再现”,是一条出路。

“历史的本来”如前所述:

  1. 它是个“过程的集合体”;

  2. 这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个有体系的事实总体,是个有规律的多样性统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北京市和平街一中李文源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并将经过“高考检验”显示出有一定效果的做法,逐步归纳起来, 试名之为“历史‘体系化’教学”。

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中,进行历史“体系化”教学,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对高中文科班是尤为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