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程序

历史课多维信息直观示意教学法关键在于把历史知识信息有机地统筹, 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展现“活”的历史,培养学生形象再造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其基本程序为信息确定与程序编制、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三个阶段。

  1. 信息确定与程序编制阶段。教师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明确信息的选择定向,精选教材,根据历史发展和教材内在联系,把历史知识编制成有序的信息,确定传递知识信息的最佳载体,变教材储存状态的信息为输出状态的信息,这一阶段就是优选教材,优选教法的过程。

  2. 信息传递阶段。教师完成历史教学与教育任务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借助于第二课堂的活动来展开。

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为:

①新课导言。最常用的方法是由复习旧课导入,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以故启新,循序渐进,或者直接用与新课内容有关而学生又熟悉的故事、图示、音乐、影视、歌曲等引进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②直观性语言讲述。教师根据新课内容,按时空顺序,采用叙述、描述、概述、讲解、阐述等方式,系统详细地讲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演变过程, 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

③呈现新课知识结构图示。最好是边讲边演示边归纳边板书,新课授完, 一个系统完整的结构图示自然形成;也可先出示编制好的新课图示,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图示讲解。

④演示直观教具。结合教师的讲述,穿插安排有关的录音、录像片断, 展现实物,出示图表等。演示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演示的时机要恰到好处, 时间安排要适量。演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演示和讲解紧密结合, 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否则没有讲解说明,演示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⑤指导学生参与。教师在展示图示后,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让学生带

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自学,也可在讲述某一历史过程后,或一段录音、录像播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让他们分析、评价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各种观点的分析、总结、评价,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⑥新课小结。新课结束时,教师结合知识结构图示(板书)综合分析教授知识(但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总结概念,提炼观点,使小结成为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学生思维飞跃的点睛之笔。

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内容基础,逐步展开,根据条件不拘形式, 可以举办历史专题讲座,可以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古迹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访问革命前辈、历史人物的后代和历史学家,可以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会,可以组织同学们观看历史影片、戏剧。第二课堂的许多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起到的,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与不足,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1. 信息反馈阶段。这是强化知识运用阶段,也是总结、评价教学效果阶段。一方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信息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结果, 把学习结果同教学目标相比较,把学懂的知识在大脑中编码储存,将没有搞清的问题反映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运用检测手段,通过课时性、单元性测试,把每日每课的细节性反馈和阶段性教学结果反馈结合起来。发现问题, 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总结分析,使学生的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正确信息再次得到强化,在不断的巩固中完成学生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