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

“二次革命”的失败,最终地结束了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世凯反动的武力统一政策一时取得了成功,除桂、黔、川、滇四省由地方军阀盘踞外,其他各省都在北洋军阀及其附庸的统治下。

“宋案”真相公布后,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国务总理赵秉钩被迫“请假”。1913 年 7 月,袁世凯在对南方用兵节节胜利时,便调整政府机构。为了拉拢和利用进步党,他任命该党的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 月,内阁组成, 只有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春等分别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袁世凯在南方武力镇压“二次革命”,但在北京却保留着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国会。他假惺惺地宣布要尊重议员的权利,目的是要国会选举他当正式大总统。这批留在北京的国民党议员与进步党议员合作,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共同制定宪法草案。但是,袁世凯为了尽快攫取正式大总统的职位, 主张国会应先选举总统,后制订宪法。他策动黎元洪领衔,联合十四省都督致电国会,要求速选总统。在内外压力下,进步党和国民党先后赞同先选总统的意见。9 月,国会顺利通过了选举总统案。同时,袁世凯又指使梁士冶收买一批议员,拼凑成公民党,在国会内大肆活动,并通电各省都督,要他们拥护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0 月 4 日,国会讨论通过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的总统选举法。

10 月 6 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这天,袁世凯仍放心不下,命令京师警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此外,又派便衣军警千余人, 自称“公民团”,在会场外严密包围,所有入场的议员,不准自由离去。议员们忍饿终日,从早 8 时至晚 10 时,连续投票三次,直至宣布了选举结果之后,“公民团”才在一片“袁大总统万岁”的呼啸声中撤走。次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10 月 10 日,袁世凯特意在太和殿举行就职仪式,俨然以皇帝自居。

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便决心把政党和国会一脚踢开。他指责“国会专制”,并于 10 月 25 日通电各省“军政长官”,要求一致反对宪法草案。

11 月 4 日,袁世凯以国民党议员和李烈钩有联系为借口,下令解散国民党, 撤消国民党议员的资格。这样就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他又以政府不能无咨询机关为理由,于 11 月 26 日下令组织政治会议,成为他的御用

工具。1914 年 1 月 10 日,袁世凯公然下令取消国会。各地方的自治会和省议会随即通令取消。

熊希龄内阁在部署了所有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设立政治会议等命令之后,不再为袁世凯所需要。1914 年 2 月,袁世凯指使党羽制造种种舆论对熊内阁发动攻击,迫使它辞职。

3 月,由政治会议建议设立的约法会议召开。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

约法大纲七条”,约法会议很快就炮制出所谓《中华民国约法》。5 月 1 日, 袁世凯正式公布,同时废除《临时约法》。这个袁氏“约法”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跟专制皇帝相似的程度: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首任国务卿是袁世凯的把兄弟、清末“相国”徐世昌。根据袁记“约法”,又成立了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的参政院,由袁世凯任命参政 70 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官僚、政客,进步党的梁启超等人也被搜罗进去。参政院为袁世凯修改了《总统选举法》,其中规定:一、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 二、总统任期届满时,若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三、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并无限制。6 月,袁世凯又将各省都督改称为将军。至此,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包括《临时约法》、国会等等,被袁世凯全部破坏,专制独裁统治则被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袁世凯不仅成为终身总统,并且可以传之子孙。这时的中国,只剩下了“民国”的一块空招牌。

袁世凯当上正式总统,便和守旧派、复辟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2 年 9 月,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要“全国人民恪守礼法”。1913 年 6 月,他又颁发了“尊崇孔圣”的通令。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时,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应召到北京向他祝贺。袁世凯批令“衍圣公暨配把贤哲后裔”,继续享受前代荣典祀典。次年 1 月,政治会议决定恢复祀孔, 还要求各地方将所有文庙一律规复尊崇。9 月,袁世凯在正式颁发的祭孔告令中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国纪民彝,赖以不坠。” 他诬蔑辛亥革命以来“纲常沦弃,人欲横流,几成为土匪禽兽之国”。①随即他亲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 月,袁世凯又下令正式恢复前清的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天坛祭天。祀孔祭天的活动,使人们预感到恢复帝制已为期不远。当时的《北京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祀孔祭天是“帝制复活”之“先声”。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反抗。1913 年 5、6 月间, 汉阳兵工厂工人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以贬值纸币发给工资进行了罢工。1914 年1 月,袁世凯颁行《验契条例》和《契税条例》,规定旧契一律呈验,每张交纳验费一元,注册费一角,借以增加税收。同年又实行“清丈地亩”,设“清丈局”,对农民进行搜刮压榨,激起了全国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这年 2 月以后,山东、山西、四川、安徽、奉天、直隶、浙江、广东、江西、河南、贵州、江苏等省都有一县至数县发生“民变”或武装起义。9 月间,奉天本溪县有劳动群众和芋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号称“讨袁军”,攻占县城, 囚禁县知事。1915 年 1 月,奉天新民县农民数百人,持枪械围攻该乡清丈局。5 月,河南洛宁县发生反验税契的斗争。8 月,甘肃宁县也发生反验税契的斗争。同月,陇东地区爆发较大规模的抗捐抗税运动;环县群众起义,杀死县知事,占据县城,转攻庆阳,焚烧教堂两座。11 月,江西万载县人民聚众捣毁衙署。12 月,吉林省的榆树、五常、舒兰等地农民,到处捣毁清丈局及税局;奉天的海龙、西安(今辽源)、盖平(今盖县)、峋岩、绥中、东丰等地,纷起响应。1916 年春,山东肥城县农民数千烧毁县署及四乡清丈局,邻近各县农民群起支援。同时,冀中有“山北社”组织的大规模的反清丈斗争。在袁世凯统治的整个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有增无减。

① 《政府公报》,1914 年 9 月 26 日。

在这几年间,规模最大、坚持最久的是自朗起义。白朗(1873—1914 年), 河南宝丰县人。辛亥革命时期,他在宝丰一带率众进行反清斗争。袁世凯篡夺政权后,“民生凋敝,日益加甚”,河南人民“十(之)八九不能自活”。

①于是,参加起义的群众日益增加。1913 年夏,白朗接连攻陷唐县(今唐河)、禹县等城,并以“抚汉讨袁司令大部督”名义发布告示,声震豫西。袁世凯严令河南都督张镇芳限期肃清,同时增兵河南,进入豫西的总兵力达 3 万人。白朗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攻击敌军防守薄弱的地方,由豫西东进,1914 年1 月入安徽,攻克六安,2 月又攻克霍山。白朗的进军,引起袁世凯的震惊, 下令将张镇劳撤职,派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河南部督。段祺瑞驰赴信阳“督剿”, 指挥北洋主力,企图聚歼白朗军于霍山、六安、霍邱之间。白朗军避敌主力, 突围入鄂。3 月,一举攻占鄂西重镇老河口,歼灭驻军一营,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并打劫当地豪富和外商英美烟草公司、美孚洋行、亚细亚煤油公司的分支机构等,使中外反动派惊慌失措。各国驻华公使接连集会,并照会袁政府外交部说:“外人之财产损失颇巨,即各国之商务间接受其影响亦非浅显。如再不能即日剿平,拟电请本国政府各派兵若干帮同剿办,以期早日肃清。”

②袁世凯在致段祺瑞电中谓:“白匪久未平,各国报纸谓政府力弱不足以保治

安,乱党又从中鼓吹,殊损威信。因而近日中国债票跌至百分之十二三,续借款愈难办,关系全局甚重。”③

攻克老河口后,白朗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今后大计。这时部队已近万人, 加以整编,称“公民讨贼军”,又称“抉汉军”,自称“中原扶汉军大都督”, 决定进军西北。白朗军攻克荆紫关及进入陕西后,都曾张贴安民布告,指出: “我国自改革以来,神好主政,民气不扬。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本都督辍耕而太息者久之!用是纠合豪杰,为民请命”;肯定辛亥革命的功绩, “君权推倒,民权伸张”。①显然,白朗斗争是受到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有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先后到白朗军中工作,并为之而牺牲。

白朗起义军没有进攻西安,而是用兵渭南一带,随后破凤翔、固关,进入甘肃境内。1914 年 5 月,先后攻陷伏羌(今甘谷)、秦州(今天水)、岷县、洮州等城。攻取洮州后,敌军云集包围,且长期苦战,不得休息,白朗遂决定突围回河南。6 月,白朗军回到河南鲁山、宝丰一带。白朗军沿途屡经激烈战斗,又时遭截击,损失惨重,虽仍有数千人,但战斗力大大削弱, 无力与敌军对抗,只得分为几股活动。8 月,白朗率领数百人在鲁山一带与敌军檄战,负伤牺牲。其他各股也先后失败。

白朗起义历时两年多,纵横五省,攻破县城 40 余座,是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鼓励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的斗争信心。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他鉴于以前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事业最重要的是立党,只有以革命党为根本,才有希望重振精神,拯救革命于危难之际,完成铲除民贼、还我共和的重任。1913 年 9 月 27 日,孙中山在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亲手拟定入党誓约,吸收了第一批党员。在孙

① 《白狼猖獗记》,《时事汇报》第 3 号,《记录三》,第 1 页。

② 《大公报》,1914 年 3 月 8 日。

③ 《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① 《白朗起义》第 224—225 页。

中山的感召和努力下,此后履行入党手续的人不断增多,至 1914 年 4 月间已

达四五百人。是年 7 月 8 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总章》规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②在某后发布的《成立通告》中明确指出,“此次办法,务在正本清源:(一)摒斥官僚!(二)淘汰伪革命党”, 以严密组织,并号召党员“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迄于革命成功”。① 中华革命党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坚持民主革命的道路,在袁世凯黑暗的专制统治下,再度举起民主主义的战斗旗帜,是积极的。但是,它存在的弱点和错误也是明显的。首先,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完成,没有提出反帝纲领。其次,在组织上强调党的集中统一,对纯洁党的组织,改变组织涣散,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规定凡入党者必须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个人,并按指印, 这种做法则是落后的,以致不少老同盟会员不愿参加。总章中还错误地按入党先后把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所享权利不同,人为地造成党内等级森严,从而加深了党内外的隔膜,脱离了群众。再次,中华革命党坚持斗争是正确的,但却过分着重于军事,而忽视对群众的发动。

黄兴等一批同盟会、国民党中骨干力量没有参加中华革命党。他们一方面不同意服从个人和入党办法的规定,另一方面也是和孙中山早已存在分歧。黄兴周围的一些原同盟会、国民党成员,拟拥黄兴为领袖,另行组党, 同孙中山派分裂。黄兴没有接受,“为避免党内纠纷,决计到美国游历”。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留在日本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部分国民党人,以讨论欧事为名,于 1914 年 8 月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欧事研究会在日本

成立后,美国、南洋、欧洲及国内上海的一些人相继加入,共有会员 100 多名,主要是追随黄兴的国民党军事骨干和国民党中的稳健派。欧事研究会坚持反袁的政治主张,但在斗争策略上反对孙中山派的“急进”

方针,主张“缓进”方针,存在着对再举革命缺乏信心的消极因素。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揭露袁世凯独裁、卖国的罪行:

还在上海和海外办些报刊,派人到会党和一部分军队中策动武装起义。但是, 由于它存在着上述的弱点和错误,影响远不如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