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 1856 年上半年,除北代战争失败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等战场都取得了很大胜利,又在扬州打垮了江北大营,在镇江和天京击溃了江南大营,从而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但是,军事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政权的巩固,相反,起义队伍中的各种矛盾和弱点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在太平天国内部,成分日益复杂,有不少地主、士绅、胥吏、商人以及游民、溃勇等被卷进来。其中有些是暗藏的敌对分子,有些是随风转舵的投机分子,还有相当多的人是被迫参加的。这些人在太平军中进行挑拨离间, 煽动逃亡、叛变,甚至与清军暗通消息,企图从内部进行破坏,因此给太平天国带来很大危害。1854 年在天京破获的由张继庚策划的叛乱事件,就是一项显著的事例。张继庚本为清朝廪生,太平军攻打南京时,他在城内参与组织反动武装负隅顽抗。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他化名叶芝发,混入太平军北典舆 衙,潜伏下来,散播谣言,挑拨两广籍和两湖籍战士之间的关系,妄图使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他串通潜藏的反动分子吴蔚堂等,拉拢收买了织营、土营、木营中的少数人以及水西等门的部分守军,并暗中与江南大营向荣联系,多次密送情报,约期在清军攻城时充当内应。1854 年 3 月,太平天国及时破获了这起叛乱案件,张继庚及其同伙被捕处死。

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理想,无论在农村和城市中都没有而且也不可能获得实现,封建的生产关系虽然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和破坏,但仍旧被保留下来或重新恢复。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就不可避免地同时具有封建的属性,而且这种封建性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愈益浓厚。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这些情况表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企图借助于封建的等级制,来保证他们的权威和巩固天国的秩序。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起义初期那种“敝

衣草履,徒步相从”的朴质的思想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利名位和奢侈生活的追求。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 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 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官殿林苑, “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官。这些情况表明,太平天国领袖们在进入天京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经相当严重。

太平天国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原来“寝食必俱,情同骨肉”, 变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显。洪秀全僻处深宫,把许多精力用于宗教神学的著述,脱离了斗争实践,脱离了广大群众。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通过家族、亲戚、部属 等关系,结成自己的集团,并各自控制一部分军队。杨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军政实权,所以“东府集团”

势力最大。这些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日益尖锐。1856 年 9 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

杨秀清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太平天国起义前期能够取得那样巨大的发展,是和他的领导分不开的。但是,随着起义的发展和个人权势的上升, 杨秀清骄傲专横的倾向日益严重地表现出来,“威风张扬,不知自忌”。① 他对太平军将士随意加以杖责或处死,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地位很高的领导人都受过他的杖责。甚至因洪秀全粗暴对待妃嫔和女官,杨秀清竟借“无父下凡”,要予杖责。杨秀清这样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与洪、韦、石、秦等的矛盾。1856 年 8、9 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天京被包围的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个人权势,“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万岁”。② 洪秀全虽然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但立即密令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迅速返回天京。

韦昌辉对杨秀清长期怀有不满情绪,但表面上却对杨阿谀逢迎,唯命是从。他的兄弟与杨秀清的妾兄争宅,他甚至要处其兄以五马分尸酷刑。韦昌辉讨好杨秀清的目的,是“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③在接到洪秀全的密今后, 韦昌辉立即率领心腹部队 3000 多人于 9 月 1 日深夜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次晨将杨秀清及其眷属杀死。接着天京城内发生混战,太平天国优秀将领和战士两万多人死亡。经过这场屠杀,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 在天京造成恐怖局面。

9 月中旬,石达开从湖北赶到天京。他回到天京后,责备韦昌辉不该滥杀。韦昌辉又企图杀死石达开。石达开闻讯后连夜逃往安庆,他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部被韦昌辉杀害。于是石达开调集在安徽的部队,进驻宁国附近, 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韦昌辉的屠杀和专擅横暴,激起了天京广大将士的愤怒。洪秀全接受将士们的要求,于 11 月初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 200 多人, 结束了韦昌辉对天京历时约两个月的恐怖统治。

11 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合朝欢悦”。但是, 洪秀全经杨韦事件之后,对石达开也存有疑忌,所以封他自己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被迫于 1857 年 6 月离开天京,率部独立作战。他的这一行动,使太平军的兵力大大分散和削弱,便利了敌人的进攻。

石达开率兵从安庆出发,起初在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活动,屡战不利。从 1859 年起,转战于湖南、广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多次击败清军,对这些地区的群众起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他脱离天京后,毕竟是孤军作战,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部队的战斗力日益削弱,军心逐渐涣散,分离、叛降的情况不断出现。1863 年 5 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屡战失利,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 7000 余人,粮食断绝。石达开走投无路,自带五岁的儿子石定忠、宰辅曾仕和等入清营,希望以停止最后的抵抗来换取保全残部。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余部 2000 余人被清军于一夜之间屠杀净尽,其余已经遣散的也陆续被杀害。石达开本人被解赴成都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

① 《李秀成自述》影印本。

② 《李秀成自述》。

③ 《贼清汇纂》,《太平天国》第 3 册,第 48 页。

“辞气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之语”。①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它破坏了内部的团结,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损伤了元气,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而清政府方面则借机纠集一切反动力量进行反扑。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 1856 年底,武昌、汉阳重陷敌手,随后江西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攻占。清军

重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并于 1857 年 12 月攻陷镇江,围困天京。1858 年

5 月,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容率部 1.7 万余人与清军进行激烈战斗后,全部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