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开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洋厂”。当时,洋务派已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根本无力再投资兴办新式企业。同时,清政府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允许民间设厂,是清政府工商政策的一大改变。这个措施,进 一步激发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的积极性。而 帝国主义在这一时期争先恐后地对华输出资本,在商品市场上由 于外资工厂纷纷建立,洋货大量倾销,造成了农村以纺纱织布为主 的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机织棉纱、洋布和其他商品的需求量迅 速上升,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中国民间投资设厂起到刺激作 用。随着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破产。津榆、京津、芦保等铁路相继动工,铁路沿线的土地被大量占 用,许多农民失去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沿江沿海轮船日益畅通, 运河废弃,使以往的许多运输工人流离失所。邮电事业的兴办,又 夺走了大批驿站人员的生计。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就造成了与 日俱增的破产失业人群。这大量的破产失业人群,就给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甲 午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不少民办的纺织、缫丝、面粉、印刷等 轻工业和采煤为主的工矿业。据 1895 年至 1898 年的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 58 家,资本总额达 1200 万元。官 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合计只有 8 家,资本总额不过 400 多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三倍。 以纺织工业为例,从 1895 至1898 年,在上海、宁波、无锡、福州、苏州等地,就先后创办了 7 家商办企

业,资本都在 20 万元以上,其中投 资额最大的苏州苏纶纱厂,资本达 83.9

万多元。再以煤矿为例,从 1895 至 1898 年,共创办商办煤矿 4 家,其中规

模最大的广东北海煤矿,资本也达 83.9 万元。

在这些商办企业中,比较重要的有:1895 年,商人楼景晖在浙江萧山县创办的合义和丝厂,华侨商人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办购张裕酿酒厂;1896 年,严信厚在宁波创办的通久源纱厂;1897 年,长芦盐运使杨宗濂等人在无锡创办的业勤纱厂,四品京堂庞元济在杭州创办的通益公纱厂,夏粹芳等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898 年,朱幼鸿在上海创办的裕通纱厂,祝大椿在上海创办的源昌碾米厂,吴懋鼎在天津创办的天津硝皮厂,等等。甲午战后出现的民间设厂“高潮”并不止于 1898 年,直到义和团运动失败前,一直保

持看较快的发展势头。如著名的状元资本家张謇于 1899 年创办南通大生纱

厂,孙多森于 1900 年在上海创立阜丰面粉公司等企业。

缫丝业是甲午以前发展最早和最多购民族资本工业,战后又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的生丝,自外国丝业兴起之后,在七八十年代出口比重虽然日渐下降,但出口的绝对值仍在增加。1894 年以后,出口价值已超过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第一位。因为机器缫丝的质量优于土丝,出口量继续增加,1895 年以后,缫丝厂增加很快,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并且从上海、广东扩展到四川、湖北、辽宁各地。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甲午战后虽然有了初步发展,但力量仍然相当微弱,不但数量很少、规模小,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重重困难和阻碍。首先,他根本没有力量与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和廉价的商品竞争,随时都有破产倒闭的危险。例如在甲午战后的三四年时间里,先后开设的 10

家纱厂,资本额共 490 余万元,一时形成了兴办纺织工业的“高潮”。与此同时,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相继设立,资本额达 580 余万元。由于这些外资纱厂的竞争,上海及苏、杭

一带的华资纱厂从 1898 年就开始亏损,很不景气。其他各地纱厂也日渐难以支持,更无人再办新厂。

本来就无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竞争的民族工业,还要承受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民间办厂”虽然得到了清政府的允许,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并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可能和有利的条件。但是,尽管道路艰难,社会环境恶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缓慢地前进了,甲午以后几年与战前比较,确实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们意识到不但清政府不能为他们开辟这样的道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也不能开辟这条道路。而由甲午惨败引发的割地赔款和瓜分危机,将把中国推进亡国灭种的深渊。深重的戾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实行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